设计艺术学十讲
¥
27.8
5.7折
¥
49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诸葛铠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B2-5-5
上书时间2024-09-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诸葛铠
-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7133728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0页
-
字数
24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广阔背景中,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真切可靠的案例和丰富多样的插图,讲述了什么是设计艺术;中国现代的“设计革命”是偶然还是必然;艺术设计在古代和近现代为什么有不同的运行规律;艺术设计在东方和西方怎么会产生迥然相异的形式,以及艺术设计的起源、本质、构成、形态等问题。作者以史论交叉的眼光和夹议夹叙的笔触,对设计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思辨,并触及到中国古代哲理中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如果你是设计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这本书将让你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如果你是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这本书将引导你走进学术研究之门。总之,一切对艺术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学生和设计研究人员,都会从本书中咀嚼出不同的滋味。
- 【作者简介】
-
诸葛铠,1941年出生,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和设计史论研究。从1 980年起,在境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书籍《图案设计原理》、《中国纹样辞典》(合编
- 【目录】
-
第一讲 中国的设计革命
1-1 新观念的挑战与中国的设计革命
1-2 “图案”、“设计”之争及Design的内涵
1-3 工艺美术的局限与设计艺术的新意
1-4 设计艺术学的构成及其学术规范
第二讲 人猿相揖别的时刻
2-1 从艺术起源看最早的设计
2-2 原始工具的“功能主义”
2-2-1 原始工具的设计原则
2-2-2 功能主义促进形式的进步
2-3 原始装饰的象征主义
2-3-1 丰富多彩的原始装饰
2-3-2 原始装饰与图腾
2-3-3 原始装饰的象征主义内涵
2-4 原始设计的社会性
2-4-1 原始设计与人类需求的同步增长
2-4-2 原始设计造就了社会人
2-4-5 原始设计与非物质文化的互摄
第三讲 为人造物的艺术
3-1 设计艺术的组成要素
3-1-1 科学技术与设计
3-1-2 艺术与设计
3-2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结构
3-2-1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对立
3-2-2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3-3 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
3-3-1 “预先设想”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3-3-2 “美的规律”也是造物的规律
3-3-3创新是设计的永恒主题
第四讲 美的传统与新生
4-1 人造物的有用性与功能美
4-1-1 功能美和它的性质
4-1-2 功能美不是“有用即美”
4-2 人造物的形式与形式美
4-2-1 形式对于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4-2-2 人造物形式的特征
4-2-5 从形式到形式美
4-3 传统美的积淀
4-5-1 传统美的内在意蕴
4-5-2 传统美的外在形式
4-4 现代美的超越
4-4-1设计革命引发的“反传统”思潮
4-4-2“形式崇拜”的崛起
第五讲 构成的创造力
5-1 构成是一种创造
5-1-1 功能性的构成
5-1-2 形式性的构成
5-2 构成的时空秩序
5-2-1 时间、空间与运动的关系
5-2-2 建造新空间
5-2-3 时间的延续效果
5-3 构成的形式规律
5-3-1 和谐是构成的最高形式
5-3-2 对称和“反对称”
5-3-3 比例和尺度
5-3-4 节奏和韵律
第六讲 设计的形态语言
6-1 形态是设计造形的基本语言
6-1-1 形态是“元素”还是“要素”
6-1-2 设计形态的特征
6-2 与线相关的形态
6-2-1 外部形态--轮廓
6-2-2 内部形态--结构
6-3 与物质相关的形态
6-5-1 物质形态
6-5-2 形态的肌理
6-4 与形象相关的形态
6-4-1 具象形态及其特例
6-4-2 抽象形态
6-5 形态的双重属性
6-5-1 形态的自身属性
6-5-2 形态的关系属性
第七讲 眼和手的智慧
7-1 视知觉是一种直觉思维
7-1-1 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
7-2 设计与视知觉
7-2-1 视觉动态(不动之动)
7-2-2 悖论图形
7-2-5 从二维到多维
7-2-4 错视
7-3 设计的思维和方法
7-3-1 设计思想的三种模式
7-3-2 设计的一般方法
7-4 创造性思维
7-4-1 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创新”的含意
7-4-2 想象--创造活动的先导
7-4-5 辐散思维--开拓创造力的温床
7-4-4 辐合思维--选择的收敛性
第八讲 自然的“人化”熔铸
8-1 设计文化的主体与客体
8-1-1 人与自然是一对主客体
8-1-2 客体的丰富性
8-1-3 设计的“文化适应”
8-1-4 设计文化的三要素
8-2 人和自然的对立及人的妥协
8-2-1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
8-2-2 自然生态的文化类型
8-3 自然是设计之母
8-5-1 自然是设计的物质之源
8-5-2 自然是设计的“课题”之源
8-3-3 自然是设计的“巧思”之源
8-3-4 绿色设计的重任
8-4 设计文化是对经济生态的动态反映
8-4-1 设计与生产力的互动
8-4-2 经济类型与设计的价值取向
第九讲 社会进步的足迹
9-1 人神之间
9-1-1 事物起源的神话
9-1-2 人与自然谁是主宰
9-1-5 人神沟通的工具
9-2 社会形态与设计
9-2-1 封闭型社会的设计
9-2-2 开放型社会的设计
9-3 传统文化的现在时
9-5-1 中国的古今文化矛盾突出
9-5-2 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方式
9-5-3 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舞台
9-4 设计与生活方式的互动
9-4-1 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相互适应
9-4-2 设计对生活方式的直接影响
9-4-5 设计和生活方式的对立统一
第十讲 重新体悟中国的哲理
10-1 对“重道轻器”的疑问
10-1-1 道、器、名的“一体化”
10-1-2 道者器之道
10-1-5 百工是真正的造物者
10-2对“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辨析
10-2-1“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非普遍性原则
10-2-2“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象征性特点
10-2-5 “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伦理道德内涵
10-3 造物与自然之天
10-5-1 “使之必报之”
10-5-2 天物不可暴殄
10-3-3 “天工人其代之”
10-3-4 “人逆天”与“天逆人”
10-4 造物艺术论及其学术价值
10-4-1 主体的位移
10-4-2 本质的还原
10-4-5 造物的艺术观
10-4-4 造物的人文观
后记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