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
  •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
  •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

38 七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子谦 著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C7-5-2

上书时间2024-06-24

墨初书院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子谦 著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0598732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5页
  • 字数 299千字
【内容简介】
  20世纪后半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了3.5倍,从1949年的1.1亿吨提高到2004年的约4.7亿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1998年后,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都有了明显的负向调整:增产的时间缩短、增产幅度减小,减产的时间拉长、减产幅度变大。

  同时,近年来中国粮食需求与供给也存在缺口。如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得出对我国保护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书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与评析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方面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本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理论以及本书的实际意义;界定了粮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等几个基本概念;明确了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状况、预测和影响因素。本书首先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入手,系统地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1996年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所下降。然后,本书深入研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比较优势,指出中国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及其所具有的明显的地区比较优势。其次,对中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从长期趋势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提高单产成为提高粮食总产量的主要途径。从总体上看,粮食总产量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內将逐渐上升,但其增长幅度将逐渐变小。最后,本书研究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着重论迷了其中影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因素:耕地、水资源、科技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土地政策和价格等。本书还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因素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对中国粮食单产影响*的因素依次为科技进步水平、物质投入、环境与气候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影响*的因素为资源及科技因素,其次是比较效益及政策因素。资源及科技方面的制约成为影响播种面积的硬约束。

  第三部分:对粮食安全进行总体评价。本书通过计算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安全系数等指标,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作出了判断。同时,本书通过构建居民消费需求、饲料用粮、种子用粮和国內粮食总需求预测等模型,对未来十年中国粮食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供求存在缺口,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最后,本书的这一部分还研究了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粮食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着中国的未来粮食安全。

  第四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本书的结论,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提升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支持和鼓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粮食主产区的补贴政策、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等。
【作者简介】
梁子谦,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曾获美国著名亨氏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在美国哈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匹茨堡大学培训和学习。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肚界银行司、国际司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世界银行董事会高级顾问和副巡视员
【目录】
第1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本书的结构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分析方法

 四、研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

第3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粮食概念

 二、粮食生产的基本特征

 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界定

 四、粮食安全的界定

第4章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一、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要性

 二、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阶段性变化

 三、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

 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比较优势

 五、我国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分析

 六、小结

第5章 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耕地

 二、水资源

 三、基础设施与投入

 四、科技水平

 五、农民收入水平

 六、土地政策

 七、价格

 八、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分析

 九、小结

第6章 中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预测

 一、中国粮食增长的潜力

 二、粮食生产能力预测模型与相关变量解释

 三、粮食生产能力预测模型估计结果

 四、预测结果分析

 五、实现2010年、2020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的要素投入需求

 六、小结

第7章 国内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与效果分析

 一、建设商品粮基地

 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三、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

 四、农业补贴政策

 五、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六、小结

第8章 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经验及启示

 一、日本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二、美国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三、欧盟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四、韩国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五、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启示

第9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评价

第10章 农户调查资料与分析

第11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