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公共关系学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公共关系学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公共关系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公共关系学

3 1.7折 17.2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为建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c1-1-3

上书时间2024-05-21

墨初书院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廖为建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040080919
  • 定价 17.2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2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分支概念和范畴
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二、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三、关系、舆论、形象
第三节相关的学科概念和实践范畴
一、与公共关系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二、与公共关系相关的若干实践范畴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起源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三、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四、爱德华.伯尼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
第三节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
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四、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职责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
二、与公共关系职能相关的活动范畴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功能
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
二、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
第三节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二、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二、公共关系公司
三、公共关系协会
第二节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
四、全员PR管理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概念与公众意识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
第二节目标公众分析举要
一、内部公众
二、社区公众
三、顾客公众
四、媒介公众
五、政府公众
六、名流公众
七、国际公众

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偏见
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二、需要的五个层级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
一、态度及其结构
二、态度的特性
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第四节流行、流言及舆论
一、流行
二、流言
三、舆论
第五节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二、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
三、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过程
第一节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二、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三、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公共关系调查分析
一、组织自我形象分析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三、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第三节公共关系策划设计
一、组织形象的构成
二、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性
三、组织形象策划中的公众研究
四、公共关系计划和预算
五、公共关系策划流程
第四节公共关系传播实施
一、选择和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原则
二、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特征
三、确定与选择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
第五节公共关系检测评估
一、公关形象效果检测
二、公共关系年度工作报告
三、公共关系社会效益评价
四、新闻舆论分析报告
五、公共关系广告效果的测量

第八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第一节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二、把关人理论
三、两级传播模式
四、受众选择“3S”论
五、议题设置论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报纸与杂志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