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品相如图 内页干净 自然黄点

180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群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5

范小白卖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程群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50906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3页
  • 字数 25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是程群博士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对天台禅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作者治学认真严谨,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筛选,对天台禅学及实践行仪条分缕析,论述其思想精义,考辨其历史源流,在天台学和禅定学研究领域作出很有价值的贡献。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佛教的主体意识出发来研究佛学,以中正不倚、持平公允的理性态度,充分尊重佛教“从内心熏修印证得来”的特性。这种研究方法可谓直达佛学核心,是从任何其他视角切入的佛学研究所无法替代的。
  作者告诉我们,所谓“即次第”,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人必定得逐一经历文本依次描述的全部修持过程,智顗也无意于为我们设计一套刻板、僵硬、人人通用的固定修道程式。智颚将行人根性分为“信行”、“法行”、“信法不定”、“信法相资”(信、法交替)、“转根”(信行转为法行或法行转为信行)等多种情状,依“四悉檀”原则,强调教法当机,特别重视受教者的个体差异。可以说,即次第而超越次第——有次第,但并不拘泥于某种僵死的程式,绝不教条地因循同一系列步骤。《摩诃止观》将各种应机法门,置于一个内在逻辑次序中加以叙述。但是,文本叙述所采用的逻辑次序,并不应完全被视为实践次第。例如,关于十境、十乘等等,《摩诃止观》文本叙述的逻辑次序,在禅观实践操作过程中,就当视具体情状灵活解读,即针对不同根性,善巧抉择。
【作者简介】
  程群,江苏镇江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佛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发表《大开圆解——圆顿止观根本加行解读》、《“善”及其何以可能——关于几个佛学元伦理问题的讨论》等论文数篇。
【目录】
序一(王雷泉)
序二(释净曼)
前言
第一章圆顿止观的形成
第一节智颚止观学说源流
第二节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第三节大乘经论对智顗止观学说的影响

第二章圆顿止观教学法:即次第而超越次第
第一节俱缘实相,同名止观
第二节以次第方便,显圆顿究竟
第三节善巧调和,止观双运
结语

第三章以大开圆解为根本加行
第一节二十五方便
第二节大开圆解

第四章导观之见:中道实相
第一节实相印
第二节三谛圆融
第三节一念三千
第四节性具善恶
第五节实相缘起
结语

第五章圆顿止观正行法要
第一节观心乃是教行枢机
第二节以“一念识心”为观所缘境
第三节以“观不思议境”为根本观法
第四节以“一心三观”为观心法要
结语

第六章观法行相
第一节常坐三昧(一行三昧)
第二节常行三昧(般舟三昧)
第三节法华三昧(半行半坐三昧)
第四节非行非坐三昧(随自意三昧)
第五节方等三昧(方等忏法)
第六节六妙门
第七节四圣谛观
第八节十二因缘观
第九节观心食法
附录一:慧思《随自意三昧》解读
附录二:智顗止观著述提要十五篇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