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 体育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 体育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体育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123 九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野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3

鑫岳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野 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8
  • 版次 1
  • ISBN 9787040122022
  • 定价 8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953页
  • 字数 11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体育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分为六篇,分别概述了国内外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从细胞、分子水平等层次深入分析运动对神经、肌肉、心脏、呼吸、免疫、胃肠、肾脏、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介绍了与竞技体育密切相关的天才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训练生理监控、运动性疲劳、高原训练、特殊环境与运动、女运动员训练特征等方面的生理学基础。从生理学角度讨论过度训练、运动性贫血等现象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手段,同时分析运动训练中兴奋剂滥用、运动能力与性别、年龄差异等方面的生理学原因。论述了体育锻炼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抗衰老的良好影响,提出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健康水平人群的运动健身方案。阐述了运动能力测试的一般原则,详细介绍专门用于力量、耐力、柔韧能力的测试仪器、实验方案和生理学评价方法。
【作者简介】
田野,1959年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获博士学位,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体育科学博士。
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运动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运动生理学组组长),北京市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主编,《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体育科技》编委,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提高竞技运动能力的机制与方法、体育锻炼提高大众健康的理论与手段、运动性疲劳与身体机能恢复。现主持国家科技部奥运科技行动计划研究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课题、北京市教育“十五”攻关研究课题等。
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类)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青年体育科技工作者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奖(英文)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目录】
第一篇运动生理学导论
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第二篇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第二章运动与神经控制
第三章运动与骨骼肌机能
第四章运动与心脏功能
第五章运动与呼吸功能
第六章运动与肾功能
第七章运动与胃肠功能
第八章运动与免疫机能
第九章运动中的能量代谢
第十章运动分泌调控
第十一章运动与氧化应激
第十二章运动与细胞凋亡

第三篇竞技运动生理学基础
第十三章天才运动员科学选材
第十四章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第十五章运动心脏重塑
第十六章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第十七章运动训练生理监控
第十八章高原训练与HiLO
第十九章运动性疲劳与身体机能恢复
第二十章运动员营养

第四篇训练中的特殊生理学问题
第二十一章过度训练、停训与恢复训练
第二十二章运动性贫血机制与防治
第二十三章运动训练与女运动员月经周期
第二十四章运动与年龄、性别
第二十五章寒冷与热环境中运动训练的生理学问题
第二十六章兴奋剂滥用的生理学问题

第五篇运动健身生理学基础
第二十七章健康锻炼与身体健康评价
第二十八章运动健身与青少年生长发育
第二十九章体育锻炼与抗衰老
第三十章运动与体重控制
第三十一章体育锻炼与心血管疾病
第三十二章体育锻炼与糖尿病
第三十三章体育锻炼与骨质疏松症

第六篇运动的生理学测定与评价
第三十四章运动能力测试原则与常用仪器
第三十五章力量测定方法与评价
第三十六章有氧运动能力测定方法与评价
第三十七章无氧运动能力测定方法与评价
第三十八章柔韧测定方法与评价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