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2.2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路遥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2
装帧精装
货号SD-5-373
上书时间2024-12-11
《路遥全集:早晨从中午开始(2013年版)》是路遥的散文、书信集。是倾听路遥、了解路遥,的必读书。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散文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作家的劳动
十年--写给《山花》
需要什么
面对着新的生活--致《中篇小说选刊》
这束淡弱的折光--关于《在困难的日子里》
漫谈小说创作--在《延河》编辑部青年作者
座谈会上的发言
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东拉西扯谈创作(一)
柳青的遗产
严肃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关于《人生》的对话
要有真情实感--读《剪鞋样》
对当前农村题材创作的几点认识
东拉西扯谈创作(二)
答《延河》编辑部问
看评剧《人生》
关于电影《人生》的改编
《路遥小说选》自序
《人生》法文版序
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附:《人生》俄译本后记
冷静中的燃烧--读《远去的凉风垭》
出自内心的真诚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我与广播电视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无声的汹涌--读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
形山》
文学·人生·精神--在西安矿业学院的演讲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对文朋诗友的讲话
艺术批评的根基
在延川各界座谈会上的讲话
土地的寻觅
陕北作家书序小辑(五篇)
一、海波小说集《农民的儿子》序
二、《刘凤梅小说选》序
三、《高原之星》序
四、《塞上雄风》序
五、六弦琴的歌唱(代序)
艺术评论(三篇)
一、《萧焕画集》序
二、乔维新的中国画
三、惠怀杰的摄影艺术
关注建筑中的新生活大厦
希望“受骗”往往真的受骗
答《家庭教育》记者问
少年之梦--为《少年月刊》而作
路遥自传
《路遥文集》后记
序言一篇
银花灿灿
灯火闪闪
不冻结的土地
吴堡行
周总理回延安--追忆周恩来总理一九七三年
六月在延安
病危中的柳青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张文远这个人
剧本
第九支队(七场歌剧)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诗歌
促拍满路花新填
老汉走着就想跑
塞上柳
进了刘家峡
电焊工
当年“八路”延安来
灯
歌儿伴着车轮飞
桦树皮书包叙事诗
老锻工
今日毛乌素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为《青年诗友报》题
题红石峡
书信
致海波
致刘茵
致史小溪
致张兴元
致商丘地委宣传部
致刘凤梅
致申沛昌
致李炳银
致阎纲
附:阎纲致路遥
致杨明春
致孟伟哉
致蔡葵
致王宝成
附:王宝成致路遥
致刘建勋
致叶咏梅
致李金玉
致王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