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味道·味觉现象(未拆封)

10 3.6折 28 九品

仅1件

山东济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文道 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X-3-1096

上书时间2024-06-28

大白菜Z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文道 著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2564046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8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味道
【内容简介】
  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仅有的方式便是毁灭它。
  想象一下烟花,特别是蔡国强那些爆炸艺术。当你目瞪口呆地看着它们在半空绽放的同时,可曾意会得到那是一个消失中的艺术?我们总是把毁灭与创造视为相反的过桯,又总是把艺术和创造联系起来,觉得艺术绝对不是毁掉什么,而是在创造一些东西。可爆炸难道不是一种最终的毁坏吗?烟花难道不就是一连串的破坏与消亡吗?我们欣赏烟花,其实就是在欣赏损毁的壮美。
  同样的,饮食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
  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作者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主要著作有《常识》、《我执》。
【目录】
自 序 行外人的忏悔

第一辑 世间的滋味
荔枝
榴莲
水果该怎么吃
凉果
白松露的神话
人参
象鼻
葵的消失
在北京吃面
火锅
羊肉串
涮羊肉的品味
也说烤鸭
要命的甜
煞割令


粥的贫穷美学
豆腐的美学
美国牛扒的兴起
烧牛肉之歌

美酒世界杯
在考试的年代喝酒
品酒还是评酒
红酒加水与拿破仑的品味
和福建人喝茶
饮茶时光
咖啡之道

第二辑 吃的剧场
餐厅如剧场,让我们好好演出
谁明侍者心
偷情餐厅
分手餐厅
再见,文华
店大欺客
自助餐
贱骨头
怀念茶餐厅
哲学家茶餐厅
与狗同桌
再说茶餐厅的狗
假如在茶餐厅,一个洁癖怪
泰坦尼克的最后晚餐
酒店作家

第三辑 使食物不朽的方法
天才与白痴
食以诗传
苏东坡
使食物不朽的方法
纵欲年代的食物电影
立此存照

第四辑 食物是一种毁灭的艺术
食经的教育
舒服食物
饭后的焦虑
专心吃饭
美食
口味身份
故乡的味道
怀旧里头的假记忆
苏打粉的“文化大革命”
汉堡帝国的末日
药丸
纳米
看汤看到饱
嗅觉的沦丧
味觉还原主义
保鲜
冰冻
造型与功能
食物是一种毁灭的艺术
单调
手感
最后一餐

后记 食的因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