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20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邹元江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博然书库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邹元江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250793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研究美学界习以为常的对象化思维的基础理论问题。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将非对象性的“意象性感知美”当作了对象性的“实体性认知的美”。作者通过对艺术审美非对象化的大跨度“心观”“聚合性思维”的深入探讨,澄清局限于对象化视域来理解美的本质的误区,强调指出虽然人们能够在对象上直观自身,但这个被直观的对象并不就是文艺作品的“美”本身,它只是显现“美”的媒介,对非对象性美的意象的感知是需要诉诸于整全身心统觉的审美感知。
因此,作者初步建构了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的“心观”体系,并依据当代西方现象学、审美心理学等成果,重新发掘、阐释了中国古代建立在非对象性视域基础上的艺术审美现象学、审美心理学资源的当代意义。
全书共十五章,约20万字。
【作者简介】
邹元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武汉。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资深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兼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兼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学术编辑委员会编委、江西省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兼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美学、戏剧美学研究。在境内外出版了《戏剧“怎是”讲演录》、《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等专著六部,其中《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 》一书获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一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意象与非对象化》一书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汤显祖新论》一书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曾应邀到德、日、法、英、美等国十余所大学讲学。还应邀到日、法、加、英、美、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及国内几十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或主持了190余次学术会议。在法国 《Revue d’ Histoire du théatre》、日本《演剧研究》、台湾《哲学与文化》,国内《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期刊,《学术月刊》《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文化遗产》《艺术百家》《戏剧》《孔子研究》《周易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河北学刊》《学术研究》《中州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210余篇论文,其中A&HCI和CSSCI期刊140余篇。曾应邀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作学术报告130余场。
【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