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关系研究:社会认知视角
  • 中印关系研究:社会认知视角
  • 中印关系研究:社会认知视角
  • 中印关系研究:社会认知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印关系研究:社会认知视角

70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随新民 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05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575B

上书时间2025-01-03

顿丘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随新民 著
  •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123141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4页
  • 字数 380千字
【内容简介】
  在社会认知视野下,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认知互动和双边关系进程形成了因果相关关系,两国的相互知觉决定各自的政策选择与行为模式,进而形成双边关系结构。本书建立了“价值信仰、国际环境、社会学习——认知和行为互动——中印关系”的分析模型,选取边界问题、安全问题、西藏问题三个案例来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印关系。由于社会认知的属性,中印两国之间一旦认知错位或形成错误知觉,双边关系就极易进入一种恶性的互动螺旋状态。同中印两国彼此间的总体认知路径(从非敌非友到善意友好、到敌对威胁,再回归非敌非友)相对应,双边关系也经历了分歧接触、友好合作、边境冲突与战争、敌对冷漠,竞争合作的发展轨迹。

  中印边界问题的症结在于两国对边界认知的错位和印度方面对中国的错误知觉。在安全领域,中印两国的相互知觉是不对称的,中国在绝大部分时段里并不把印度视作自己的安全威胁。印度的认知思维惯性和双轨政策致使西藏问题长期成为中印关系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认知既有相符、固化、失调等内在逻辑,又有学习、调整,创新等属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两国关系更多地呈现出前一种特性;而90年代以来的双边关系则更多地表现为后一种特征,这也正是中印关系的希望所在。
【作者简介】
随新民,1968年生,河南延津人。198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199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获法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主修国际关系专业,获法学博士。现任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教学和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外交、中印关系、国际关系理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篇章结构

第一章 中印关系研究评估  

 第一节 国外学术界对中印关系的研究

  一、价值“一边倒”的传统研究

  二、“价值修正派”的传统研究

  三、“后修正派”的决策分析

  四、中印关系史研究

 第二节 中国学术界对中印关系的研究

  一、专著类研究

  二、论文类研究

  三、中国学界研究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中印关系研究的突出特征——非对称性与认知视角的缺位  

第二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社会知觉和认知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关系界定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二、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关系  

  三、社会知觉的制约因素和错误知觉

  四、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五、社会认知和行为的关系

  六、国际关系体系中的社会认知图谱

 第三节 社会认知视角研究的基本命题

  一、认知相符是社会认知研究最基本的命题之一

  二、可变性也是社会认知的基本属性

  三、诱发定势限制思维空间,增加知觉拓展和调整的难度

  四、预期和预言自证是社会认知体系特有的现象

  五、社会知觉者以自己认知体系中的各种图式来建构现实

  六、社会历史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七、国际现象只有被行动者感知才有意义

 第四节 中印关系社会认知研究的理论假设

  一、理论假设:认知与国际关系问的变量关系

  二、影响中印认知过程和结构的因素

  三、课题研究设计

  四、课题研究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章小结 物质因素只有被社会化的行为主体感知才有意义

第三章 社会认知视野下的中印关系理路

 第一节 社会认知视野下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

  一、社会认知与国家利益的建构

  二、社会认知领域的复合性和国家形象塑造的单维性

 第二节 印度对中国的认知理路与知觉形态:固化与调整

  一、印度的自我定位和对新中国的认知

  二、印度对华认知理路和“敌人”角色的固化

  三、印度对华认知的结构调整

  ……

第四章 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认知鸿沟与“死结”

第五章 不对象的安全认知结构和安全行为

第六章 中印认知系统中的“西藏问题”与双边关系

结束语 中印关系的结构与进程:认知互动与行为选择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