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
¥
3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王超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4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386E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超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811390537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京师刑事法学博士文库6
- 【内容简介】
-
《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作者对于西方国家刑事上诉制度的研究,并没有采取“国别报告”或者“资料罗列”的方式,而是采取类型化分析方法,以西方国家刑事上诉制度为背景,对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例如,作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将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区分为纠纷解决功能与机构性功能两大类:刑事上诉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包括救济与纠错两个方面,它侧重于私人目的,强调个案的公正;而刑事上诉制度的机构性功能包括监督、解释与创制法律、司法决策以及统一法律适用四个方面,它则侧重于公共目的,强调裁判结果对未来审判的指导和影响,以及法律如何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再如,作者根据刑事上诉审查范围的不同,将刑事上诉制度的构造分为事实复审与法律复审两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两种模式的适用情形、产生原因、基本特征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作者以上述理论框架作为分析工具,不仅对中西方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在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这种类型化的分析模式不仅为刑事上诉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刑事上诉制度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 【作者简介】
-
王超,男,河南罗山人。1997年、2003年在华东政法学院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曾在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工作3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曾在《中外法学》、《法学》、《法商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著作有《警察作证制度研究》。曾经荣获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论文类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
- 【目录】
-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本书结构
第一章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
第一节刑事上诉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
一、救济功能
二、纠错功能
第二节刑事上诉制度的机构性功能
一、监督功能
二、解释与创制法律功能
三、司法决策功能
四、统一法律适用功能
第三节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比较分析
一、纠纷解决功能与机构性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两大法系刑事上诉制度功能之比较
三、司法等级制度中的刑事上诉制度功能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刑事上诉制度的构造
第一节刑事上诉制度的构造之一:以审理方式为视角
一、复审制
二、续审制
三、事后审查制
第二节刑事上诉制度的构造之二:以审查范围为视角
一、事实复审模式
二、法律复审模式
第三章我国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
第四章我国刑事上诉制度改革方案之反思
第五章司法权视野下的刑事上诉制度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