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
  • 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
  • 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
  • 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

8.1 1.7折 48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余栋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09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429A

上书时间2024-06-25

顿丘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余栋 著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497653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1页
  • 字数 13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梅花与牡丹文化丛书系列
【内容简介】
  《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是文化自觉中的一面先锋旗帜,作者姚余栋深厚的经济学背景,使得《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关于人类文明的述。
  它客观,但未必有坚实的史实依据;它严谨,但多以作者擅长的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为主;它丰富,但并不是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的堆砌。因此,《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便有了独特的吸引力,它以中华民族史前时代直至现代文明这一世界上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为研究对象,本身就已具备了的吸引力。当然,还不止于此,它同时充满了作者加丰富和具有无限张力的发现和结论,将经济学研究方法置于中华文化模式研究之上,展现了无尽的新奇视角和理性,但不乏意外的观点。
  正如作者所说,《梅花与牡丹 中华文化模式》颠覆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定义和想象,重构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精神世界。梅花与牡丹精致恰当地传达了中华精神。
【作者简介】
  姚余栋,笔名文华,经济学家和文化学者,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人民银行文联副主席、人民银行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银行青联常委、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清华大学财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1971年4月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经济研究》和《金融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目录】
总序
序一 细雨湿夜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序二 文化自觉:全球化时代中华美
序三 梅花与牡丹是文化创新
序四 乾坤万物复兴往复
序五 梅牡精神与改革开放
自序 右岸年华,左岸回忆

第一章 梅花与牡丹:中华文化身份
中华文化的唤醒
中华文化的“阐释焦虑”
中华文化的双重性
中华文化的身份表达
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第二章 无鱼群的巨型孤岛
一个巨型孤岛
没有鱼群的海岸线
塔斯马尼亚岛效应
“李约瑟难题”新谈

第三章 中华文明滥觞:同源变异
一元说与多元说
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承载人口
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所承载人口
史前“人口大爆炸”
黄河农民的迁徙:风华绝代
文明裂变的结果:万邦时代

第四章 两个平原的故事:文化混血儿的诞生
初始地理环境:两个平原
两个平原的文化基因
炎黄联盟的后果:天赋使厶

第五章 “中国的忧伤”及夏酋邦的文化后果
“中国的忧伤”:黄河周期性泛滥
不幸中的万幸:永不干枯的河流
夏酋邦的文化后果:大一统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走出国花评选的“囚徒困境”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点缀和谐世界
人人心中都有梅花与牡丹
为人类社会灌注时代精神

第七章 大国兴衰之谜:盛世悖论
终将消逝的梅花精神
大唐天宝十四年
民族精神“断层线”风险
附录一 书评摘录
附录二 由《梅花与牡丹——中华文化模式》引发的十个倡议
附录三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简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