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一版一印】

现货正品,内有笔记,中间少许开裂

18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贲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4

上书时间2024-06-14

南京翰林书屋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贲 著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36058910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6页
  • 字数 450千字
【内容简介】
芸芸众生的群众常常被看成是既愚又傻的群氓,“群氓足挣脱了锁链的民众,他们没宵良知,没有领袖,没有纪律,他们是本能的奴隶”。至于那尚未能挣脱锁链的傻了群众,他们更是只有两种活法:“一种是像狗一样跟着主人的单个奴隶,另一种是像牛那样聚集在一起的集体奴隶。他们都是被主人的禁止和规定困化的苟活者”。
但是,《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说:“上帝挑选了世上愚蠢的来挫败聪明的,挑选了那些柔弱的来挫败那些强悍的。”傻子就是上帝挑选出来挫败权贵的弱势英雄。面对他们所无力对抗的权威和秩序,群众选择的是“傻”和“愚”的假面扮相,进行的是弱者的狡黠抵抗。当傻子和装傻子于是成为一种深藏若虚的坚韧、深沉和机敏。
那些拥有两张不同面孔的普通庶民,他们的世相混杂着难以捉摸的偏执和高尚、残忍和善良,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看似一览无余,却又深不可测。《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中的34篇文章从多个角度讨论了与当今“两面群众”有关的种种问题,尤其足人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公共伦理、集体记忆的表现特征、群众与暴力的内在联系。这些既是“群众”的问题,同时也是“民众”、“人民”、“公民”和“人”的问题。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Tensionsof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D已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一九八九年后的中国文化讨论》、《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并编有《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亲徐干生的回忆文集)。
【目录】

解读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时代的闲言八卦
扮装政治、弱者抵抗和“敢曝(Camp)美学”
“超级女声”的公众意义
韩剧中的文化保守主义和道德习俗
大众传媒时代的普罗儒学
汶川地震中的“范美忠事件”
你还相信礼物吗?
重建中国社会的礼物关系
大众传媒中的文字和图像
生活在人群中
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
物质文化和保护弱者
我的“需要”和我们的“好生活”
利他、市场和社会公正
让民主优秀起来:谈杨恒均批评龙应台
吏治之弊问责机制社会信任
文学的公共性与作家的社会行动
新农民工“人大代表”的喜和忧
往事和记忆
红潮往事:告别“党人革命”
“死亡中有生的秘密”:悼余虹
百年宪政回顾
慰安妇雷桂英的见证
变化中的“文革”记忆
“反右”创伤记忆和群体共建
口述史和前苏联的人民记忆
70多年前的苏联青少年
在斯大林文学奖的荣耀背后
变化中的群众与暴力
群众和现代派文学
群众理论和英国反乌托邦小说
讲述权力和群众的故事
诗性人类学的群众论述
“群体性事件”和暴力
暴力革命中的隐秘群众理论
反殖民的法农和暴力的法农
变化中的中国“群众”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