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3.1折 ¥ 7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汪晖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9-30
作者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最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全书共三卷,主题分别为:第一卷“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第二卷“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第三卷“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短20世纪”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
本书为第一卷。开篇即开宗明义,对于“世纪”这一新时势概念的“诞生”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阔又纵贯的阐释与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从“世纪诞生”时期的系统性断裂与置换、民族国家危机、“一战”与“亚洲觉醒”、五四启蒙运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结点中寻找“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探讨民族国家如何在传统帝制中艰难地脱胎而出,其间国家与政治、文化与政治、大众与政治,尤其是革命与政治之间上演了怎样的分合缠斗,又如何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面貌,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不断变革与革命的世纪;是激烈反对旧世界也激烈反对着自身的不断自我否定的世纪;也是将他者的历史纳入自身内部,同时将自身的历史置于全球范围内的世纪。‘短世纪’和‘漫长的革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最显著的特质。”
汪晖,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理论等。
三联书店汪晖作品:
“20世纪的中国”三部曲
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
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即出)
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即出)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全四册)
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
声之善恶:鲁迅《破恶声论》《呐喊·自序》讲稿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修订本)
序 言
绪 论 作为思想对象的20世纪中国
长世纪、欧洲世纪末与作为时势的世纪
短世纪的条件:帝国主义与太平洋时代
中国革命与短世纪的起点:非均衡性与“薄弱环节”
空间革命、横向时间与置换的政治
多重时间与自我否定的政治:作为异物的“20世纪”
失败与胜利:斗争哲学的辩证法
第一章 世纪的诞生: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位置
20世纪已经存在
世纪概念、帝国主义与普遍历史的诞生
作为世纪前史的他者历史
对独特性的探索与对普遍性的重构
第二章 国家与政治:“亚洲觉醒”时刻的革命与妥协
中国的“短20世纪”:两个独特性
革命与连续性的创制
帝国与国家、北方与南方
民族自决与“落后的北方”
三种政治整合与革命:议会多党制、行政集权与革命建国
第三章 文化与政治:“一战”、内战与“思想战”
“觉悟”的时代
从“文明冲突”到“文明调和”
洪宪帝制、政体危机与“新旧思想”问题
调和论与20世纪新(旧)文明
第四章 科学与政治:现代中国思想中的“科学”概念
“分科之学”、实证方法与社会模型
格物致知与科学概念的理学根源
科学体制与科学的公理化
文明论战与知识领域的再分化
第五章 预言与危机(一):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
“五四”启蒙运动的态度的同一性
“五四”启蒙运动的意识危机
附 论 什么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
――关于“五四”的问答
第六章 预言与危机(二):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
如何思考革命及其“失败”?
民族自决权与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第七章 大众与政治:地方形式、方言土语与“民族形式”问题
作为“民族形式”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地方形式”概念的提出及其背景
“地方性”与“全国性”问题
方言问题与现代语言运动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否定之否定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篇目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