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关于知识的本体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15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昌家立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5

川大学子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昌家立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04-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6596494
  • 定价 1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2页
  • 字数 17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立场出发,运用主-客体相关联原理,系统地回答了“知识是什幺”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全书由密切关联的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知识生成及展开机制、文化基质、内在构成方式等多维度考察,揭示知识的本质,并阐明知识的内在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对知识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的考察,逐一分析了元结构、学科结构及总体结构,以及个体知识结构和社会知识结构,从本体论角度阐明知识结构是知识内在本质规定性的外化。第三部分,通过对知识的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个体形态和社会形态、观念形态和物化形态的考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明知识形态只不过是知识本质和知识结构的分化。本书在揭示知识定义过程中,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的方法论原则,将知识结构及形态看作知识内在本质规定性的不断外化、分化与展开的结果。
【作者简介】
昌家立,1962年2月生,籍贯湖北。1979年考入湖北大学政治系,198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中南财经大学政治系,1987年留校任教,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9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央机关工作。1999年赴香港工作至今。在高校执教
【目录】


前言

上篇 知识本质

 第一章 知识本质的规定

  一 规定之一:知识是主一客体相关联的产物――知识生成 展开机制之考察

  二 规定之二:知识是一种主体化了的“信息组合”――知识文化基质之考察

  三 规定之三:知识是“观念化” “符号化” “有序性”多种规定性的有机统一体――知识内在构成方式之考察

  四 总体规定:知识的界定

 第二章 知识本质的表征

  一 表征之一:可传递性和可接受性

  二 表征之二:可识辨性和可解释性

  三 表征之三:可运用性和可物化性

 第三章 知识本质的确证

  一 确证之一:经验知识 理论知识

  二 确证之二: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中篇 知识结构

 第四章 知识的静态结构

  一 知识的元结构

  二 知识的学科结构

  三 知识的总体结构

 第五章 个体的知识结构

  一 个体知识结构的历时态建构

  二 个体知识结构的共时态整合

  三 个体知识结构的调整 改进和完善

 第六章 社会的知识结构

  一 个体知识结构和社会知识结构的关系

  二 社会知识结构的共时态整合

  三 社会知识结构的共时态建构

下篇 知识形态

 第七章 知识的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

  一 知识的主观形态

  二 知识的客观形态

  三 知识的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的关系

 第八章 知识的个性形态和社会形态

  一 知识的人体形态

  二 知识的社会形态

  三 知识的个体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关系

 第九章 知识的观念形态和物化形态

  一 知识的观念形态

  二 知识的物化形态

  三 知识的观念形态向物化形态的转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