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1.9折 ¥ 42.9 九品
仅1件
作者孙路弘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2305
上书时间2024-12-22
● 成长之初,孩子的脑海中并没有“数学”这个概念,而当他们发现父母、老师教的数学难以理解时,“数学”就渐渐变成“可怕”的东西,当心理上出现了本能地抗拒,探索数学的乐趣也就成为空谈。本书作者孙路弘,学数学出身,更是“中国奥数di一人”。他首度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学高度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他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
● 作者公开幼年成长日记,还原妈妈对自己进行数学启蒙的生活场景,总结其中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妈妈都能够“零门槛”带领孩子进入数学的天地!
妈妈的成功并不是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把孩子追求知识的原始动机培养出来,这种求知的原始动机驱动孩子的一生。
孙路弘
从初中起就表现出优秀的数学能力,并立志当数学老师。
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四年后的1985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书。中国的教师节也是从那年开始的。
不仅在课堂上授业解惑,也通过文字的形式来传播思想,把图书当作介绍数学学习方法的工具。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提供数学教育心得,运用微信跨国际沟通,教授加州、伦敦以及悉尼的学生。
在将数学中的方法论运用到教育方面也颇有心得。请关注作者即将出版的作品:《爸爸教的数学》《妈妈这样教数学》。
引言:每位妈妈都能锻造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一回:家里有一杆秤
物体的轻重是最容易让孩子理解量化作用的切入点,而能够亲眼看到、动手尝试、直接体会并感受,更可以促进孩子理解数字的威力。寓教于乐就是来自生活的教育。
第二回:指尖上的数学
从数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十进制成为最常用的计算体系应该与人类有10个手指有关。数字诞生在手指上,指尖上当然有美妙的数学。
第三回:粗心到底是什么
成人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会这个,他应该有积极主动的行为来重复检查。但儿童心理学让我了解到,孩子的本性越淳朴,就越不喜欢重复性的动作。如果妈妈换一个方法让孩子去做,那么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会发生变化。
第四回:默想是智力发展的敌人
说出来的任何内容都是对自我意识的超越,是建立在自我思维的水平之上的。这就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双核的计算机处理器,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肯定能够超越单核的处理器。
第五回:应用题的关键难点
从孩子早期接受数学概念的能力来看,语言理解是最基础的一关,也是最初的难点。培养孩子对数学词汇的熟悉、理解,并渐渐形成认知。这样,当孩子再遇到应用题时,题意理解这一关就可以轻松跨过了。
第六回:从手指开窍出大脑智慧
对孩子来说,指尖上的数学并不是登堂入室的学术任务,而是启迪心智、启发思维、启动乐趣的探索过程。调动孩子运用手指参与不同形式的计算、数数和清点,都是大脑发育阶段最合适、最贴切的活动。
第七回:发烧是多少度
儿童心理学在谈到记忆力的时候有这样的解释:对一个事物的记忆来自于头脑中对这个事物的集中时间,集中的时间越长,对这个事物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
第八回:孩子懂了吗?妈妈怎么知道
做题并不能验证孩子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作为妈妈,能够用来检验孩子对数学概念掌握情况的唯一方式,就是观察或者询问。
第九回:满分学生没有未来
至今我从心里乐于教数学,热衷于辅导孩子数学,并能够快速找到孩子学习数学时卡住的原因,这些能力都应该归功于妈妈与我的交谈——面对考试卷子的交谈。
第十回:不会做题,只有三个可能
发现孩子有完全不会的题目时,父母要明确帮助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替孩子把题目做出来,而是帮助他找到一条清晰的通路,理清楚题目的情况,弄明白题目希望他完成什么,或者鼓励他提出自己的疑问。
后记
蔡校长写给读者的话:生活处处皆数学
保教授写给读者的话:为未来浇灌数学之树
王博士写给读者的话:妈妈——早期智慧的培育者
测试题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