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3 1.5折 20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庆杰 著;陆前进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502

上书时间2024-04-29

木头虫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卢庆杰 著;陆前进
  •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2916549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2页
  • 字数 301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认为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建设,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会弱化,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非货币性资产渠道和汇率渠道会逐步增强。

  本书重点考察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和货币市场的建设、货币政策的工具、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目前我国要加快货币市场的建设、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创造条件,完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陆前进,男,1969年9月出生,安徽省繁昌县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4年10月)。研究领域:国际金融;货币理论和政策。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共11本,先后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和货币市场的建设

  第一节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衡量

    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衡量指标

    二、货币化与货币需求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分析

    一、金融资产的结构与货币化进程

    二、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演变

    三、M2的构成分析

    四、中国M2/GDP水平偏高的含义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化指标偏高的原因分析

    一、货币流动性下降

    二、融资结构扭曲

    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长

    四、商业银行的发展滞后

    五、汇率机制的影响

    六、经济景气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货币市场的框架结构

    一、同业拆借市场

    二、国债市场

    三、票据市场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

    五、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的建设

  第五节 回购市场

    一、回购协议及功能

    二、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

    三、影响回购协议利率的因素

    四、中央银行回购协议的操作

    五、加快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创造和控制

    一、基础货币的构成

    二、货币供给的来源

    三、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

    四、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工具

    五、各国中央银行资产结构的比较

  第二节 货币乘数

  第三节 各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信贷政策

    二、再贷款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

    四、再贴现

    五、公开市场操作

    六、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第五节 货币政策工具与债务管理之间的协调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与公共债务管理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与票据债务管理

第三章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

  第一节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意义

    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

    三、中国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

    四、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利率价格发现

  第二节 中国的利率结构问题

    一、货币市场的利率结构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三、中国的利率期限结构

    四、本外币利率之间的关

    五、人民币升值预期条件下的利率调控

第四章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种类

    二、我国操作目标的选择

    三、操作目标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综述

    一、汇率目标

    二、货币目标

    三、利率目标

    四、通货膨胀目标

    五、隐含名义锚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普尔分析

    三、美国和英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

    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四节 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和控制

    一、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

    二、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

    三、金融创新、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第五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和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分析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

    一、传统的利率传导通道

    二、信贷渠道

    三、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四、汇率渠道

    五、理论评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二、英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节 中国的利率传导途径

    一、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第四节 信贷传导机制的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

    一、基本模型

    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

  第五节 中国的银行体系与信贷传导途径

    一、中国银行体系概述

    二、信贷渠道在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性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员管理影响运作效率

    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影响了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

    五、信贷分配的不均影响信贷渠道的畅通

    六、信贷渠道紧缩作用使货币政策存在顺周期作用

    七、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与银行体系运作

    八、不良资产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通道

  第六节 货币政策的非货币性资产传导途径

    一、股票市场的传导

    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影响

  第七节 汇率渠道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分析

    三、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传导机制——基于投机冲击和

        Mundell-Fleming模型的分析

  第八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及对策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

    二、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

第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综合分析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三节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综合因素

    一、官方干预

    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深度和多样化

    三、对外开放度与外部融资

    四、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四节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其他因素

    一、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二、国债

    三、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

  第五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四、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五、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