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优消费率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优消费率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研究

41.55 3.2折 12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鑫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0-11-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鑫铖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42908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在经济动态效率、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等三个理论框架下研究了*消费率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数据运用比较分析、回归分析、参数校准等方法测算了我国的*消费率。其次,在对我国*消费率进行测算后,本研究从实证层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论从需求层面还是供给层面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都在逐步提高,与国内相关学者提出的我国经济进入“大稳健”时代相一致;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来看,需求结构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波动,要素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增长稳定性。再次,由于现实经济中,经济并未处于*消费率水平运行。因此,本研究运用我国经济数据从三个层面分析提高*终消费率对经济增长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使我国*终消费率向中短期和长期*值收敛,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切实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第二,减少对资本的依赖,降低产出资本弹性;第三,保持经济政策的持续性和新旧政策的衔接性,减缓经济波动;第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第六,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第七,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政策上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第七,采取措施减少*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的波动。
【作者简介】
赵鑫铖,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先后主持或参与云南省社科规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出版著作《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00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00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006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文献评述007

  第四节 结构安排024

第二章 中国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稳定性:特征事实026

  第一节 中国消费率的变化特征026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特征035

  第三节 中国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因素分析037

  第四节 小结046

第三章 经济动态效率与最优消费率048

  第一节 经济动态效率及其评价方法048

  第二节 最优消费率与动态效率:理论框架050

  第三节 最优消费率与动态效率:实证分析055

  第四节 最优消费率与动态效率:基于省际层面的分析070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078

第四章 索洛模型中的最优消费率082

  第一节 最优消费率的理论框架082

  第二节 中国最优消费率的测度与分析088

  第三节 中国经济最优消费率——基于资本产出比的分析092

  第四节 小结及政策启示098

第五章 拉姆齐模型中的最优消费率100

  第一节 最优消费率分析框架:理论模型101

  第二节 基于拉姆齐模型的中国最优消费率测算109

  第三节 小结及政策启示115

第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消费率118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最优消费率的决定120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最优消费率的数值模拟127

  第三节 小结131

第七章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最优消费率133

  第一节 DSGE理论框架134

  第二节 数值模拟及动态分析138

  第三节 小结146

第八章 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50

  第一节 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稳定性151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稳定性160

  第三节 要素结构与经济增长稳定性167

  第四节 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稳定性181

  第五节 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84

  第六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190

第九章 最终消费率对经济增长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194

  第一节 消费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国民经济核算视角195

  第二节 消费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210

  第三节 消费率上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分析216

  第四节 政策启示231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232

  第一节 研究结论232

  第二节 政策建议238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242

参考文献244

附表25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