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
  •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
  •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
  •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
  •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

8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斐菲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11

上书时间2024-06-27

优兮书苑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斐菲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112173495
  • 定价 1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7页
  • 字数 39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
【内容简介】
  《文化城市研究论丛:旧城谋划》作者冯斐菲多年从事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工作,为此,结合实际的案例和个人体会撰写了该书,以名城保护的核心重点——北京旧城的保护与发展为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北京旧城自1949年至20l 4年的变迁历程及错综复杂的原因,涉及政治思潮、社会变革、经济发展、重大事件等因素;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理论演进及在旧城中的具体实践,以及目前制约旧城有效保护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畅想了北京旧城未来的美好前景,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同时提出要将保护的理念、实践更广更深地在市域、区域层面进行延展,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更趋完善。
【作者简介】
  冯斐菲,重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设计所所长。中国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从事规划工作二十余年,参与并主持了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重点功能区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及步行自行车环境改善等,并在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具有一定经验。
【目录】
第1章 北京的历史变迁与旧城风貌特征简述
1.1 北京城历史变迁概述
1.2 旧城的传统风貌特征
1.2.1 清晰的城郭、宏大的宫殿群
1.2.2 对称布局.贯穿南北的轴线
1.2.3 功能完整、有机活泼的水系
1.2.4 平直整齐、宽窄有序的路网
1.2.5 “胡同——四合院”居住形态
1.2.6 开阔的空间、起伏的天际线
1.2.7 丰富的街道对景和视线走廊
1.2.8 主次分明对比强烈的色彩
1.2.9 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近现代空间形态演变
1.3.1 宽阔的马路贯通穿行
1.3.2 河湖水道逐渐消失了
1.3.3 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1.3.4 多、高层建筑无序浸入
1.3.5 轴线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2章 旧城风貌演变的若干阶段与内在动因
2.1 1949年至1.958年——整体保护旧城的机会丧失
2.1.1 “梁陈方案”的败退
2.1.2 《规划草案》定命运
2.2 1958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形成众多后患
2.2.1 双文明受冲击
2.2.2 经租房埋后患
2.3 1978年至1990年——住房需求引发了就地改造
2.3.1 保护意识渐复苏
2.3.2 住房需求促改造
2.4 1990年至2003年——发展需求带来又一轮冲击
2.4.1 名城保护体系崭露头角
2.4.2 经济狂潮带来剧烈冲击
2.5 2003年至2009年——奥运会申办助力整体保护
2.5.1 认识水平显著提升.规划体系更趋完善
2.5.2 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实践摸索不断深入
2.6 2009年至2014年——转型发展促保护措施完善
2.6.1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2.6.2 拓展保护理念,推进公众参与

第3章 旧城保护体系和实践演进的四个阶段
3.1 文物保护单位——从单纯保护到合理利用
3.1.1 类型丰富、数量多
3.1.2 不断扩展保护对象
3.1.3 加强地下文物保护
……
第4章 制约旧城有效保护与特色彰显的问题
第5章 对旧城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分析和思考
第6章 促进旧城有效保护和特色彰显的策略
第7章 结语——提升全市域保护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