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松化学成分分析及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利用/博士后文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落叶松化学成分分析及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利用/博士后文库

全新正版未拆封

31.21 4.6折 68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春慧、祖元刚、李坚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3-17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春慧、祖元刚、李坚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9
  • 版次 1
  • ISBN 9787030500458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1页
  • 字数 17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士后文库
【内容简介】
  《落叶松化学成分分析及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利用/博士后文库》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落叶松的地理分布及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第2章对兴安落叶松中活性成分的动态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阐释,活性成分包括落叶松树皮中的脂溶性分子——原花青素,落叶松木质部中的水溶性分子——阿拉伯半乳聚糖和脂溶性分子——二氢槲皮素;之后的3章分别详细论述3种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工艺及通过改善其水溶性制备高附加值的产品;第6章将剩余木质部进行制浆造纸工艺研究,充分利用废弃剩余物;第7章设计了一条综合高效利用落叶松资源的工艺路线,不仅对落叶松中的天然活性成分进行充分利用,制备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提高了合理高效利用落叶松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落叶松化学成分分析及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利用/博士后文库》对树木中天然产物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技术具有借鉴作用,对我国木材提取物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落叶松化学成分分析及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利用/博士后文库》可供木材成分分析、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及学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落叶松资源概述
1.1 落叶松的地理分布
1.2 落叶松的研究进展
1.3 落叶松主要活性成分及提取分离技术
1.3.1 落叶松树皮主要活性成分
1.3.2 落叶松木质部主要活性成分
1.3.3 提取分离技术
1.4 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落叶松中活性成分的动态分布
2.1 引言
2.2 原料与方法
2.2.1 原料
2.2.2 提取方法
2.3 水分的动态分布
2.3.1 含水率的检测方法
2.3.2 落叶松中水分的含量分布
2.4 原花青素的动态分布
2.4.1 原花青素的检测方法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 落叶松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分布
2.5 糖类的动态分布
2.5.1 糖类的检测方法
2.5.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3 落叶松中糖类的含量分布
2.6 二氢槲皮素的动态分布
2.6.1 二氢槲皮素的检测方法
2.6.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6.3 落叶松中二氢槲皮素的含量分布
2.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落叶松树皮脂溶性成分——原花青素
3.1 引言
3.2 原料
3.3 原花青素的检测
3.3.1 原花青素物质量的测定
3.3.2 原花青素质量的测定
3.3.3 原花青素聚合度的计算
3.3.4 得率及纯度的计算
3.4 原花青素的提取
3.4.1 落叶松树皮原料的脱脂处理
3.4.2 提取方法的比较
3.4.3 提取溶剂的确定
3.4.4 匀浆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3.4.5 Box.Ben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3.5 原花青素的分离
3.5.1 大孔树脂的筛选
3.5.2 静态吸附动力学
3.5.3 吸附等温线
3.5.4 动态吸附与解吸
3.6 原花青素的分级
3.7 原花青素的微粉化制备
3.7.1 微粉化制备原理
3.7.2 超临界微粉制备装置
3.7.3 原花青素超微粉的制备过程
3.7.4 单因素试验设计
3.7.5 扫描电镜分析
3.7.6 激光粒度仪分析
3.7.7 X射线衍射测试
3.7.8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7.9 热重分析
3.7.10 溶解度测试
3.8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测试
3.8.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8.2 原花青素还原能力的测定
3.8.3 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8.4 铁还原能力测定
3.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落叶松木质部水溶性成分——阿拉伯半乳聚糖
4.1 引言
4.2 原料
4.3 阿拉伯半乳聚糖的检测
4.3.1 检测方法
4.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4.4 阿拉伯半乳聚糖的醇沉
4.5 阿拉伯半乳聚糖的提取
4.5.1 回流提取法
4.5.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4.5.3 微波辅助提取法
4.5.4 超声波与微波交替辅助提取方法
4.5.5 不同提取方法的动力学比较
4.5.6 料液比
4.5.7 提取功率
4.5.8 超声波与微波交替辅助提取实验结果
4.6 Sevag法脱蛋白
4.6.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
4.6.2 脱蛋白次数
4.7 活性炭法脱色
4.8 抗氧化测试
4.8.1 清除自由基能力测试
4.8.2 体外活性试验
4.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落叶松木质部脂溶性成分——二氢槲皮素
5.1 引言
5.2 原料
5.3 二氢槲皮素的检测
5.3.1 检测方法
5.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4 二氢槲皮素的提取
5.4.1 提取溶剂的选择
5.4.2 提取方法的确定
5.4.3 匀浆萃取理论的提出
5.4.4 重现性实验
5.4.5 回收率测定
5.4.6 匀浆萃取单因素分析
5.4.7 落叶松匀浆液的离心分离
5.5 负压.空化混旋固液萃取二氢槲皮素的工艺条件优化
5.5.1 负压.空化混旋萃取的气泡理论
5.5.2 萃取溶剂浓度的选择
5.5.3 萃取时间的选择
5.5.4 萃取料液比的选择
5.5.5 负压.空化混旋固液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的比较
5.6 二氢槲皮素衍生物的水解原位萃取
5.6.1 水解原位反应原理
5.6.2 水解原位萃取条件的考察
5.6.3 水解原位萃取与常规水解的比较
5.7 二氢槲皮素的分离
5.7.1 大孔吸附树脂法的优点
5.7.2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及再生方法
5.7.3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5.7.4 吸附与解吸动力学
5.7.5 上样液溶剂与解吸剂的选择
5.7.6 吸附等温线
5.7.7 动态吸附与解吸
5.8 二氢槲皮素的纯化
5.8.1 连续中压柱层析法的优点
5.8.2 连续中压柱层析法纯化二氢槲皮素
5.9 重结晶法精制二氢槲皮素
5.9.1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5.9.2 溶剂用量的选择
5.9.3 结晶降温速率的选择
5.9.4 析晶时间的选择
5.10 二氢槲皮素的微粉化制备
5.10.1 结晶釜温度对粒径的影响
5.10.2 结晶釜压力对粒径的影响
5.10.3 溶液流速对粒径的影响
5.10.4.溶液浓度对粒径的影响
5.11 二氢槲皮素微粒表征及清除自由基能力测试
5.11.1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形貌和粒径的观测
5.11.2 热重法分析
5.11.3 红外光谱法分析
5.11.4 溶解度和溶解速率测试
5.11.5 二氢槲皮素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试
5.1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落叶松剩余木质部制浆造纸
6.1 引言
6.2 制浆工艺的比较
6.2.1 硫酸盐法制浆
6.2.2 高沸醇法制浆
6.2.3 制浆工艺比较
6.3 成纸参数的比较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综合利用落叶松资源的工艺路线
7.1 引言
7.2 综合利用落叶松资源的工艺路线
7.3 结论
参考文献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