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华夏 散文 周北川等主编
  • 笔墨华夏 散文 周北川等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笔墨华夏 散文 周北川等主编

费孝通、冰心、周汝昌、金克木、杨绛、梁晓声、毕淑敏、王蒙、刘心武等百位作家学者,鉴古论今,抒写情,建言立论。三联生活书店诚意出品

11 1.9折 58 全新

库存49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北川等主编

出版社生活书店

ISBN9787807682561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29页

字数32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705_9787807682561

上书时间2024-05-09

小海马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孙家正/1


序二读者真诚亲切的朋友赵丽宏/3


忆为英雄立碑刘开渠/5


同一条心,走一条路华罗庚/8


重远之死及其遗骨萨空了/10


做活人这块棋费孝通/13


满怀欣喜还乡国阳翰笙/17


访郭沫若的家乡乐山市戈宝权/20


避暑山庄郑孝燮/24


起点蓝翎/27


寓新意于法度王朝闻/30


说说我的一点儿想法侯宝林/32


喜读《红楼梦人物论》端木蕻良/34


杏花染得春意浓陈淀国/39


文物邦之行姜椿芳/42


使我感动和鼓舞的女排“三连冠”冰心/44


我在西北大学的子里侯外庐/46


圆明园忆旧罗哲文/49


金瀑布周而复/53


歌舞要植根于资华筠/56


绘画·教戏·创作新凤霞/59


谈谈杨小楼吴小如/61


重访富春江沙里/63


中国戏曲脸谱的价值翁偶虹/66


画竹管桦/69


访肖邦故居黄景钧/71


一代泰斗,乳育百代——忆叶圣老二三事苏殿远/73


刘公岛的启迪韶昉/75


对得起观众新凤霞/77


父亲的一桩心愿了却了叶至善/79


重印《山水》前言冯至/81


提倡母亲节新凤霞/83


台伯河畔——意大利漫记周而复/85


还是应当提倡“寓教于乐”桑弧/89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弁言史树青/91


大碗茶叶君健/94


咬文嚼字金克木/97


海上之光刘白羽/100


访春叶文玲/104


绛珠草周汝昌/109


看音乐金克木/112


仙鹤降吉祥管桦/114


包装鲁枢元/117


革故鼎新高占祥/120


老王杨绛/123


联想所及甲乙/126


丑女徐城北/129


“为官一任”李侃/132


说“风”张志公/134


充分发挥传统诗词的社会功能孙轶青/138


送书许淇/142


没有回家高红十/145


写作的快乐王蒙/147


本来面目高洪波/150


读帖袁行霈/153


雨和书赵丽宏/155


参观楼兰少女赵燕翼/159


留在记忆中毕克官/162


我心依旧叶文玲/165


吃——优选的缘分毕淑敏/167


谢吾师舒乙/169


石子韩映山/172


老师的教诲赵秀君/175


文思小语蒋巍/178


一朝点火黄宗英/182


想起了去年的察傅庚辰/185


童年趣事蒋子龙/188


父子情舒乙/192


又想起代课教师黄景钧/197


文史话“言谈”弥松颐/200


莫高窟——敦煌见闻录凡/203


散文应有独立的旗帜李文珊/207


生存韩美林/210


“庖丁解牛”及其他王为政/214


爱是圆的陈祖芬/218


长白三月王子修/220


百年的“表情”梁晓声/224


龙年赞善刘心武/230


曹雪芹人的壮丽管桦/232


我的老师,张秋海教授赵士英/239


碰头食刘心武/243


花开依旧忆江南格非/246


暗香疏影话姜夔张锲/248


真情:艺术的灵魂武季梅/255


漫说张子房霍达/259


又回“老家”叶文玲/263


西拉沐伦河漂流张抗抗/266


听吴小如先生为美国学员讲戏曲王小宁/270


依约是湘灵周汝昌/275


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叶渭渠/279


是谁创造了?王安忆/282


我与名人零距离陈醉/285


六一节的感想肖复兴/288


塑老子吴为山/291


谈词说字王蒙/297


短篇小说的物理王安忆/299


音乐会肖复兴/305


真金不镀王成喜/308


尘封的往事从维熙/312


名流济济·谈笑风生·共商国是周汝昌/316


“小子”演戏方掬芬/319


一位真诚的学者家正/322


灵魂的震撼何香久/326


上大学!上大学!韩小蕙/331


云淡风轻镇北堡李东东/335


苦读、乐读与爱读聂震宁/339


喜气洋洋说羊年袁靖/342


阿尔的太阳肖复兴/345


两岸一脉,国乐传情席强/348


顿河边上的巨石——米·肖洛霍夫的墓碑高莽/351


花,应该这样来香郝振省/354


对者心存敬畏龙一/357


寻找我们丢失的阅读陈应松/359


玖爷傅谨/362


哀牢山下艾克拜尔·米吉提/367


印象中的杨绛先生叶廷芳/369


舞台上的“工匠精神”黄维若/371


西藏的故事次仁罗布/374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夏海/377


鱼皮画里的民族情王林旭/384


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聂震宁/387


用中国声音讲中国精神袁慧琴/391


乡情叶辛/395


咸水歌:疍家人的诗经——大型民俗清唱剧《咸水歌》创作札记丘树宏/397


京剧·国粹叶少兰/402


备在放羊中,录取在修车时常荣军/412


走透一条江刘醒龙/417


春的脚步从这里启程艾克拜尔·米吉提/422


听完课还是要读书聂震宁/424


主编的话——代编后记周北川/427


内容简介:

政协报创刊于一九八三年,她秉承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应运而生,多年来影响深远。一大批知名学者、人成为报纸的常客,他们或鉴古论今,或抒写情,或建言立论,为报纸添了一份高雅隽永的格调。 
为纪念政协报创刊三十五周年,报社精选了多年来百余位名家学者发表在政协报华夏副刊上的文章,作者包括华罗庚、萨空了、费孝通、阳翰笙、侯宝林、端木蕻良、冰心、侯外庐、罗哲文、周而复、新凤霞、刘白羽、史树青、周汝昌、金克木、杨绛、梁晓声、韩美林、袁行霈、毕淑敏、王蒙、刘心武、聂震宁等。 
所选文章或典雅凝重,或轻灵隽永,或凝聚着作者对时代和历史人物的回顾与思,给广大读者以感动、启迪。

作者简介:

周北川,政协报社党组书记、编辑。

精彩内容:

老 王?/?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中华共和国成立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愧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傍晚,我们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很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 ,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下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九九三年一月三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