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常 中国现当代文学 (泰)阿姜查|译者:赖隆彦 新华正版
  • 无常 中国现当代文学 (泰)阿姜查|译者:赖隆彦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常 中国现当代文学 (泰)阿姜查|译者:赖隆彦 新华正版

14 5.0折 28 全新

库存3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泰)阿姜查|译者:赖隆彦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ISBN9787807092049

出版时间2009-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定价28元

货号xhwx_11158994

上书时间2024-05-17

舒克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无常是西方世界拥有影响力的南传大师力作,简明亲切地传达南传内观诸法的精髓,帮助人们克服对“改变”的恐惧。 

目录:

  英译序阿姜查的风格与森林传统
部正见
01 了解心
02了解境
03法尔如是
04看穿事物——阿姜查的修行
05佛与菩萨
06如实观
07 那也很好一阿姜查的见解
08佛陀的灵感
09放宽视野
10佛陀的追寻

第二部无常
01调伏我们的心打
02许多烦恼——阿姜查在说笑
03它是无常的、不确定的
04一则“放生”的故事
05一位困惑的禅者遇见佛陀

第三部苦
0l 了解苦
02对当头棒喝一阿姜查的方法
03 “生”与“有”
04逝者如斯
05 冷峻的慰藉一阿姜查的僧侣面对疾病与
06佛陀不死
07 出生、与觉悟——阿姜查与菩提树

第四部无我
01如四大般修行韶
02无知——阿姜查明镜高悬
03非“我”,非“我所”
04不要成为一尊佛
05我的牙齿、我的枕头、我的椰子

第五部禅修要点
01止与观
流动的止水,静止的流水
03落实修行
04认真的——阿姜查对于密集禅修的看法
05禅修指导——阿姜查与问的问答
06它是什么——阿姜查的禅修
07别沉迷于安止
08持之以恒
09高远理想与常挫折——一位年轻比丘与阿姜查

第六部成道
0l解决问题
02寻找老师——阿姜查与一位未人门弟子
03聪明的螃蟹
04后几点忠告
附录一英译者致谢词
附录二英译者简介
附录三词汇表
附录四资源
……

内容简介:

无常讲述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恐惧,包括放下执著、活在当下与从事禅修。阿姜查的教法是以无常为基础,作为修正念的初始焦点。它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使人得以进入正法,带领心看见经验的其他面向。当心开始了解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时,贪爱与执取的问题便开始消散与瓦解。 
作者简介:
阿姜查(ajahn chah,1918—),近代泰国的之一。9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丘。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玛洛比丘(amaro bhikkhu)、甘比罗比丘等。他的其他著作还有关于这颗心:戒?定?慧、宁静的森林水池、森林中的法语等。 

精彩内容:

03 “生’’与“有” 经上说“生”是苦,但它不只是指从此世并转生来世,那扯太远了,“生”的苦当下在发生。在根、境、识接触时认出“生”与“有” 经上说“有”是“生”的因,“有”是什么呢?任何我们执取并赋予意义的事,即是“有”。每当我们视任何事为自己或他人,或属于自我所有,而不正知它是世俗惯例时,那即是“有”。每当我们执著某件事为我或我所有,而它之后发生变化时,心便受到影响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反应。自我经历快乐或痛苦的感觉,即是“生”。一旦有“生”,苦便随之而至,因为事物都必然会变化与消失。 现在,我们有“有”吗?我们觉知这个“有”吗?举果园中的果树为例。果园主人若不觉知自己,觉得那真的是他的果园,他可能在每棵树中出生为虫。贪爱“我的”果园与“我的”果树,即成为占有那里的虫。若有几千棵树,他会变成几千次虫,这即是“有”。当树被砍倒或遭遇任何伤害时,虫即受到影响,心被动摇而带着焦虑受生。然后有“生”之苦、“老”之苦等。你们觉知此事发生的方式吗?嗯,家里或果园中的那些对象还是有点遥远,看看坐在这里的自己。我们是由五蕴与四大所组成,这些有为法被指称为一个自我。你看见这些有为法与名称的实相吗?你若未看见它们的实相,会有“有”,为了五蕴而欢喜或悲伤,然后你受生,痛苦亦随之而来。这个转生发生在现在、当下。这杯子现在破了,我们在现在感到难过;这杯子现在没破,我们现在对它感到高兴。事情是如此发生,盲目地难过或高兴,你专享的下场是毁灭。要想了解这点,你无须眺望远方。当你注意自己时,便会知道是否有“有”,无论是否真的相信“我”或“我所有”的指称,重点是贪取。这个贪爱是虫,正是它造成“生”。由于贪爱、受、想、行、识,我们执取乐与苦,因而被迷惑与受生。它发生在根、境、识接触时,眼睛一见到形,它当下便发生。这是佛陀希望我们去看的,在“有”与“生”通过五根发生时认出它们。我们若觉知它们,能放下,放下内在的五根与外在的五境。这可以在当下看见。它并非在此生死后才发生,而是在当下眼睛见、耳朵听声、鼻子嗅香、舌头尝味时发生。你和它们一起受生吗?在“生”发生时,觉知它们,并看清它们。执著茶杯便是拥有痛苦前任僧王有次到中国旅行,有人送他一个很漂亮的茶杯。从未见过那种东西,心想:“啊!这里的人对我真有信心,所以才会送这漂亮的茶杯!”但当茶杯到了手上时,他立即陷入痛苦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