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思想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思想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29.47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坤 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WL

上书时间2024-04-01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坤 著
  •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4949822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字数 307.0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艺术作为人类理解、表达、探索自身及外在世界的一种文化形式,从起初的创作到作品的流通、接受等各个环节都与传播密切相关。作为艺术传播者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已经潜在地构想着艺术活动另一端的艺术受众,艺术作品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媒介,而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传播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人类的艺术活动也是一种传播活动,一部艺术史换个角度来看就是一部艺术传播史。自人类进入大众传播与互联网时代以来,在印刷、电子、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各种传播媒介及传播机构的影响下,艺术的传播方式、受众渠道,艺术作品的制作和复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若想深入洞悉当今艺术的形态、内容与本质,就无法缺少艺术传播这一维度。
  同样,艺术中的媒介问题也是理解艺术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艺术与媒介具有天然的密切关联,二者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媒介是构成艺术的物质基础,媒介的物质属性影响着艺术的编码、储存、传输、解码等传播过程,任何艺术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介进行传达;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进一步表现为不同的媒介具有的不同符号结构与形式、感知特征,正是这些方面影响与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作品的呈现与接受等环节。
【作者简介】
  李坤,东南大学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联合培养艺术学博士,现任教于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文艺研究》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思想的生成与渊源
第一节 媒介环境学派及其传播研究的艺术视野
一、媒介环境学派的发展历程
二、媒介环境学及其理论观照
三、媒介环境学派的艺术视野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思想的核心概念辨析
一、什么是媒介
二、媒介与艺术
三、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生态学
第三节 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思想的理论资源
一、媒介分析维度的影响:感知相对论、主体哲学与形式文论
二、生态人文维度的影响:生态学思想、芝加哥学派与批判学派

第二章 静态分析的视角: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讯息论
第一节 艺术的媒介讯息本质
一、从“媒介即讯息”到“艺术即讯息”
二、艺术讯息的特征
三、艺术的讯息与内容问题
第二节 艺术的媒介讯息环境
一、作为“环境”的艺术
二、处于主导媒介环境下的艺术
三、艺术的“反环境”特征
第三节 艺术的媒介讯息感知
一、从“媒介是人的延伸”到“艺术是人的延伸”
二、艺术的感知偏向与冷、热媒介

第三章 动态分析的视角:媒介环境学派艺术传播演进论
第一节 媒介分期及其发展历程
一、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史观
二、从口语媒介到数字媒介
第二节 媒介演进对艺术及其传受关系的影响
一、主导媒介环境下的艺术呈现
二、艺术传受关系的迁转
第三节 媒介演进与艺术感知模式变迁
一、口语艺术的听觉感知
二、文字-印刷艺术的视觉感知
三、电子-数字艺术的听-触感知
第四节 媒介演进模式下的艺术发展
一、艺术发展的媒介生态模式
二、艺术发展的媒介历时演进
……

第四章 艺术传播研究的媒介环境学范式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