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的玄妙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德经道经曾仕强著道德图解易经哲曾仕强经典语录老子智慧帛书老子甲乙本为底本注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的玄妙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德经道经曾仕强著道德图解易经哲曾仕强经典语录老子智慧帛书老子甲乙本为底本注释

9787806757673

65 全新

库存999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老子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6757673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货号591768893072

上书时间2024-02-21

呱呱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全2册  
道德经的奥秘  定价  36元 
道德经的玄妙  定价  49.8元
   道德经的奥秘   内容简介 《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可是,两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思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么,作为普通人,怎样才能找到进入《道德经》的门径呢?  曾仕强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和精确的理解。《道德经的奥秘》就是曾教授帮助大家轻松进入《道德经》堂奥的一大力作。本书中,曾仕强教授指出《道德经》主要讲述道与德。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表现,道是本体,德是用体。同时,曾教授对无为、知道、无中生有、无知无欲、智慧与阴谋、柔弱与刚强也做了独到而深刻的解读。  曾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子写作《道德经》的目的,就在于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一现象的背后规律。  曾教授说,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恢复,并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体现出来。追求物质的满足,获得心灵的安宁,是现代人永恒的追求。曾教授的《道德经的奥秘》,正是为处于忧虑和迷惑中的人们指出了幸福之道。  背景 
   1938年5月,侵华日军包围了中原一座古城,见城中有一高耸的建筑物,疑为重要指挥部门。攻城开始了,日军向这座建筑物连连发炮,令日军惊诧的是,在城里一片硝烟中,那座建筑物却巍然不动,发出的13发炮弹,竟然没有一颗爆炸。这座高台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打到这里的炮弹都没有爆炸?这座古城,又是哪里的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带领我们走进:河南鹿邑,老子故里。 鹿邑位于黄淮大平原,中国河南省的东部,豫皖交界处,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邑,春秋时期称为“苦”,历史上曾称过“鸣鹿”、“真源”、“谷阳”、“仙源”。至公元1265年,元朝至元二年时,改称为鹿邑,延用至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诞生在这里。  2012年金秋,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教授,来到了老子的故乡——河南鹿邑,在鹿邑县县长朱良才的陪同下,参观了老子故里的太清宫、老君台等文化遗址。如同回到自己的故里,他说:“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面,有一大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是老子的思想。一个人来到老子的故里,自然会想起很多跟老子有关的东西,我也不例外,所以觉得格外地熟悉和温暖。”  2012年10月13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曾教授主讲的《道德经的奥秘》在号称“一所无所不包的大学堂”——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震撼播出! 

    作者简介 曾仕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易经的智慧》系列、《胡雪岩的启示》《道德经的奥秘》...... 
  目 录 封面故事 专题片 河南鹿邑 老子故里 集 鹿邑现场讲座:《道德经》与人生 第二集 老子传道 第三集 上士闻道 第四集 人生的价值 第五集 究竟何为道 第六集 反者道之动 第七集 智慧与阴谋 第八集 柔弱胜刚强 第九集 无为无不为 第十集 知识与知道 第十一集 无中生有 第十二集 人生有三宝 第十三集 有道必有德 第十四集 以德治国 第十五集 无知无欲 第十六集 如何明道 第十七集 上善若水 第十八集 为人类谋福 后记 专题片 河南鹿邑 老子故里 
    在线试读 今天,我们非常的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在老君台的前面,向大家做一个有关《道德经》的心得报告,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赖以和其他民族区分的,并不是种族、风俗、语言,而是自己特殊的文化。所以,有中华文化,才有中华民族;有中华民族,才会孕育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听起来好像不同,实际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这个源头是什么?就是伏羲氏的一画开天。伏羲一画开天之后,宇宙的生发过程即是我们所知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演变成六十四卦,终演绎出很多宇宙人生的哲理。  老子提出一个问题:一画开天之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说“一”是个开始,“一”产生了万物,那么这个“一”是从哪里来的呢?一画开天之后,是后天,那么先天是什么样子呢?老子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先天”就叫“道”。老子说:道生一。“一”就是“道”生出来的。既然如此,“道”又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是什么意思?大家来到鹿邑,一定非常明白,老子生对了地方。“谷神不死”,一共只有四个字,但是分成三段:谷,神,不死。我们河南,到处都是山,可是在鹿邑,可以说是一座山都没有。群山之中,是一整块平地,这种地形就是谷。而且,这块谷地很深、很大、很广。这是道的个特性,即它是虚的,是空的。  今天很多人都在问,我们今后的发展之道是什么?当有人回答得比较空的时候,大家就忍不住说,不要讲大道理,大道理太空虚了。老子告诉我们,只有“虚”,其功能才会。一旦“实”,就没有什么功用了。一只杯子,如果里面是空的,它就可以装任何东西;如果里面已经装了酒,它就装不了醋,装了醋就装不了茶。凡是只有一种功用的东西,就是“器”。“器”不是“道”。因为“道”的特性是空,是虚。可是老子认为,空和虚,还比不上“无”。“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不是零。用现在的话来说,“无”不代表任何东西,但它可以产生任何东西。所以,道生万物,“道”就是无。如果一旦变成有,它就是万物之一部分了。这就是“谷”给我们的启发和妙用。  “谷神不死”的第二个字,是神。大家来到鹿邑,会感到此地非常神奇。一片四面环山的平原,如何产生了老子这样伟大的人物呢?  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但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大多读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书,熟读《论语》的人,比了解《道德经》的人多之又多,那么老子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老子的伟大表现在哪里?我们可以做个比较。如果大家读孔子的书,那么可以做到圣人;如果大家读老子的书,那么可以做成神人。神人并不是神通。作为人,不能搞些神通的东西,否则会变成神的奴隶,变成神的媒介,变成神的工具,那人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神人不搞神通,但是他会通神。老子就是通神的,否则他怎么知道“什么是道”呢?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知道,抗战时期,就算日本人炮轰老君台,它都是完好无损的,这不是很奇怪吗?可是如果现在有人用炮来打,它并不一定仍然完好无损。这才显出神通。  神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个神。西方人的神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主宰人的生命。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概念。这一点得益于老子的教训,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得自老子的的恩惠。老子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全世界的人都在找万物的总根源,西方人叫做因。什么是因?比如说你是从你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你妈妈是从她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追索到后,那位生孩子的妈妈从哪里来呢?这就是因。     道德经的玄妙   内容简介 我们每次想到老实人的时候,都觉得老实人很吃亏。为什么?因为我们老受聪明人的气,老上聪明人的当。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老子一直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 任何事情,你都要反过来想。 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返回,返回*宇宙。人一到*宇宙就清楚,一到相对宇宙就糊里糊涂了。老实人虽然被聪明人欺负,但是他专门吃老天爷,那不很愉快吗?聪明人专门吃老实人;老实人吃不了聪 
  明人,他就放心地吃老天爷;老天爷没有事干,专吃聪明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它告诉我们,天道没有亲戚关系的观念,它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它会常与善人,也就是会经常照顾老实人。 老实人不是笨,只是知道*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吃亏就是占便宜。 
  马马虎虎不马虎,含含糊糊不含糊,随随便便不随便。 这三句话代表中国人,是非常神妙的。中国人讲马马虎虎,其实是很好的意思,不是坏事。含含糊糊不是真糊涂,是装糊涂。中国人*喜欢装糊涂,看到假装没看到,知道假装不知道,为的就是不要让对方太难过,稍微照顾一下他的面子。随随便便一点儿不随便,小事随便,怎么样都好,大事要有原则,一点儿不容随便。 我们是难得糊涂,忙中偷闲,苦中作乐。 这个就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人听人家的话都是将信将疑的。除非大家交往很久,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才会完全相信,否则的话我们都会怀疑他后面的动机。交情的深浅决定一个人讲话的程度,过去的中国人一向是交浅不言深。不像现在的人,什么话都讲,其实这样对我们很不利。随时被人家抓到把柄,后面他要做什么,你都不知道。所以我还是那一句话, 防人之心永远是不可无的,害人之心是*不可有的。 我们始终是两句话一起讲。 
  我们学习《道德经》,慢慢明白玄同的道理,就会把吉凶的观念撇开,因为只讲阴阳你就很不得了了。我们只重视阴阳的变化,不要去讲吉凶。吉凶是你自己找来的,阴阳才是天然的。 
    作者简介 曾仕强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首席主讲人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主讲人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首席主讲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著有:《易经的奥秘2》《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系列;《胡雪岩的启示》《孝经给现代人的启示》《孝就是道》《坤道》《为官之道》《大学之道》《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长安家风》等上百部著作 目 录 一 偏道倾向 
  1何谓道学 
  2道心惟微 
  3人生来有偏道倾向 
  4人生的终目的是求得好死 
  二 如何修道 
  1天地之仁在于天长地久 
  2推拖拉中藏玄机 
  3道生万物而不宰 
  4吃亏就是占便宜 
  5老实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三 有与无 
  1无中生有,复归于无 
  2学则不固,择善固执 
  3玄同的奥妙 
  四 品德修养 
  1无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2眼见未必为实 
  3以道观物,天人合一 
  4常回归道心才会长久 
  五 功成不居 
  1“对待”的观念 
  2道永恒变动 
  3反者道之动 
  4顺应民意是为圣人 
  5圣人无为,功成不居 
  六 人道与天道 
  1损有余而补不足 
  2虚掉心中的执念 
  3圣人为腹不为目 
  4修内杜外 
  七 上善若水 
  1道以冲虚为用 
  2向水学习好修道 
  3观水习治国 
  八 知的智慧 
  1知常曰明 
  2不出户知天下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九 人生三宝 
  1无我方谓慈 
  2遵道贵德方能俭 
  3不争才能成大器 
  十 法治与德治 
  1修德以弥补法治之不足 
  2知足的满足才是永久的满足 
  3法治要提升为德治 
  十一 养生之道 
  1养生的秘诀 
  2呼吸之道 
  3静坐之要 
  十二 山医命卜相 
  1何为山医命卜相 
  2何为风水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