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编剧学(修订版)/实用影视艺术丛书 大中专文科文学艺术 汪流
  • 电影编剧学(修订版)/实用影视艺术丛书 大中专文科文学艺术 汪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影编剧学(修订版)/实用影视艺术丛书 大中专文科文学艺术 汪流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6.7 3.5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流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

ISBN9787811272406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71页

定价48元

货号735_9787811272406

上书时间2024-06-28

小丑鱼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电影剧本的含义只有通过造型元素才能够达到。这是本书作者在撰写时所着重强调的,也是本成果的创新之处。在目前已出版的众多关于电影编剧的专著中,恰恰是这个问题,不是被忽略,是突出得不够。摘自社政司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获奖成果简介电影编剧学是汪流老师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包含着他一以贯之的一种电影观念:强调电影造型和叙事的并重,强调电影剧作在电影的创作流程中的突出位置。他在电影编剧理论著作方面,是靠前很为勤恳的、也是成很为突出的大师级人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摘自电影人物这次他能够得到这么高的奖,也是学术界对他这么多年来不断勤恳工作的一个充分肯定。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侯克明摘自电影人物

目录:

前言
一剧之本
上编 造型——用画面写作
章 影视剧本是叙事和造型的结合
第二章 影视剧本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
第三章 影视剧本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节 影视是时、空结合的艺术
第二节 影视的新时空
第三节 怎样造成影视的新时空
第四节 电影时间的三个含义
第五节 电影时空观念的变化
下编 叙事
章 视觉的主题
节 主题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无中生有”
第三节 影视剧的主题
第四节 电影的主题要求单纯、明确
第五节 样式不同,主题的表达方式不同
第二章 视觉的人物
节 人物是影视剧作的核心
第二节 人物格的塑造
第三节 人物的视觉造型
第三章 视觉的情节
节 人物格的发展史
第二节 情节的典型化和提炼
第三节 影视剧情节的基础
第四节 影视剧中的情节点与场面的有效积累
第五节 西方现代主义的电影情节
第四章 影视剧作的结构
节 结构的依附及其能动作用
第二节 影视剧本的蒙太奇结构
第三节 影视剧作结构的表现
第五章 影视剧作中的语言
第六章 影视剧的风格样式
经七章 再创作——电影改编
附录
思题
后记

内容简介: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而无论是造型和叙事的结合,还是视听结合,或是时空结合,又都离不开影视语言蒙太奇,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又必须具备“蒙太奇思维”的能力,即一种作用于视觉的构思。如果我们掌握并具备了上述这些特点和能力,那么我们可以做到为银幕而写作(而不是为书本或舞台而写作),写出真正的影视剧本来了。因此,尽管影视剧本也包含小说或戏剧剧本所必须具备的诸如主题、人物、情节和结构等要素,但出于影视造型这一特征,影视的主题都是造型的主题,法国大导演雷内克莱尔曾说过:电影的主题,是“视觉的主题”①。同样,影视中的人物,应是造型的人物;影视中的情节,应是造型的情节;影视中的结构,应是造型的结构。诚如苏联电影艺术大师普多夫金曾明确指出过的:“剧情发展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具有通过明确的、造型的素材而表现出来的特征。”

精彩内容:

第二章影视剧本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观众接受影视剧,无非是通过两个渠道,视和听,也是影视剧中所提供的画面和声音。在上一章中,我们突出强调了画面的重要;在这一章里,我们又要来谈谈影视剧中的声音问题。这必然会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影视剧中的声音?要讨论这个问题,又必然会涉及作为视听结合的影视艺术,究竟是以“视”还是以“听”为主的问题。这个问题,自从1927年有声电影问世以来存在争议,至今也还有争议。比如,法国有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认为,不要分什么主要和次要,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可是,世界上另有不少有名的电影理论家却主张,电影是一门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艺术。如英国有名电影理论家欧纳斯特林格伦在他所著的论电影艺术一书中,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达芬奇的下列理论——被称为心灵之窗的眼睛是人的理解力的主要工具,它使人能很充分地和丰富地欣赏自然界中无限的创造;而耳朵则是次要的,因为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能听到眼睛所已经看到的事物——为依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电影中画面和声响不是同等重要的。通常有声电影中的视觉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因为的来说,它表现更多的东西。这是毫不足怪的事,因为视觉在我们的感官中是很重要的,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可比通过耳朵更了解和熟悉周围的世界。”①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他的电影美学一书中专门以“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为题论说道:“光靠声音是不能造成空间感的。”我国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们也普遍持这种看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