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牛书申 中国历史 牛小梅
  • 我的父亲牛书申 中国历史 牛小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父亲牛书申 中国历史 牛小梅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7.9 2.6折 6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小梅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7335187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45页

字数36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734_9787507335187

上书时间2024-07-05

小矮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一、走进故土1
二、儿时的父亲是一个关心天下大事的人6
三、高小求学时的父亲是一个热血青年18
四、投奔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28
五、中宜游击队49
六、在中宜独立营和中宜瑯洛游击队指挥部69
七、迎来红军81
八、调入红一方面军95
九、在陕甘宁省红二团艰苦斗争112
十、从警备第七团到庆环军分区保安大队130
十一、调入关中军分区142
十二、马栏时期的关中部队161
十三、解放战争初期参加保卫关中分区的战斗207
十四、在黄龙军分区232
十五、我是战争年代的幸运儿264
……

内容简介:

应牛书申将军之女小梅同志的恳请,我很高兴、很乐意为本书作序。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书申同志比我年长13岁,是土地战争时期陕西较早参加西北的老前辈之一。他1913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黄陵县(原中部县)隆坊镇官庄村一个中农家庭。在中部高小上学期间,他多次组织同学闹,宣传爱国抗,反对当局,被中部县长以"越权干政"的罪名关押了一个月零5天,并给予"夺去公权"处罚。1934年5月初,他决然放弃隆坊小学教师一职,偷奔陕甘边苏区南区革委会参加,同年8月加入中国,历任秘书、科长、中宜游击队指导员、中宜独立营政委和中宜鄺洛四县游击队指挥部政委、中宜军分区政委。1935年12月,调入红一方面军,先后任政治部动员科科员、侦察科科长,参加了东征和西征。1936年6月,调陕甘宁省红二团任政委。1937年10月,调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任政治处主任,后调庆环军分区保安大队任政委

精彩内容:

老姑家住隆坊城东北角,老姑父当时是享誉中部县、郡县(今富县)、洛川县、宜君县的有名中医,曾应邀去西安给陕西省杨虎城的母亲治过重病。他是那种悬壶济世、疏财仗义的人,贫苦农民看病,他常常不收医药钱。老姑父的这种品德对念私塾时经常在他家吃饭的父亲影响极大。父亲在私塾学将近10年。我曾问过父亲怎么上了这么长的时间的小学?父亲笑答道:“小的时候心思不在学上。”说着话锋一转,给我讲起了那时黄陵县发生的农民“交农具”、“红会”、“刘含初”等故事。原来是父亲对先生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念着的“之乎者也”不太感兴趣,他喜欢听大人们讲外面正在发生的事情,他的眼睛、他的心是跑到课堂外边的世界,那些不的人间世事让他常常牵肠挂肚。也难怪,父亲的幼年时代,正是辛亥爆发后的初期。1912年3月,临时大统写了一篇富于民族自豪感.的祭文,委派了一个15人的代表团来到中部县桥山致祭黄帝陵,祭文为:“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祭文虽气壮山河,但不久后靠前陷入军阀混战的动荡局势中。中部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南部,是榆林、延安通往省会西安的南大门和要冲,更是猖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地方。辛亥不仅没有给中部县广大农村带来什么好处,反而由于北洋军阀当局和当局放任官吏勾结土豪,酷征苛捐杂税,使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25年,的主义先行者先生在北京逝世,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国动开始兴起。中部县却在这一年遭逢大旱,12岁的父亲目睹了旱灾造成的惨状:百姓早已断粮,靠吃野菜、树叶、树皮熬子,讨吃要饭的饥民遍及城乡,有的人甚至儿女。土豪劣绅利用饥荒放借高利贷粮,农民以土地作抵押,夏季借粮一斗,秋季要还一斗半,还不起的,土豪劣绅们要强买农民的土地。官府更是可恶,不但不肯赈济灾民,征收的苛捐杂税也不稍减。陕北农民种地除向官府纳粮,向地主交租外,还要按亩呈交所谓的“白地捐”。这“白地捐”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陕北的土质适宜于生长,制成后可以大价钱,军阀井岳秀把当做生财之道,强迫农民种植,谁不肯种,要交“白地捐”。意思是你这块地什么也没种,荒了,是“白地”,因此要惩罚。善良淳朴的陕北农民大多不愿伤天害理种,只愿意种粮食、棉花,井岳秀的“白地捐”由此成了固定的税种。还有“炭税捐”和“道儿钱”。老百姓买一驮煤炭,除炭价4角钱外,还要出2角钱作为炭税捐,在主要路交一角钱的道儿钱。官府还常常玩“预征钱粮”的把戏,1925年明明是民国十四年,官府征收的钱粮却已“预支”到了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官府委派的催粮催款的官吏被百姓称作“衙役”,他们一进村挨户逼要钱财,交不出鞭打绳拧,强行搜查,稍微值点儿钱的东西被他们走,他们还侮辱糟蹋妇女。百姓闻风躲藏,躲藏不及往往家破人亡,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除此以外,中部县的农民还不时地遭受兵祸。中部县属于陕北二十三县之一,是井岳秀的势力范围,井岳秀的部队在此驻扎,定期到农村派粮草,若不能按期缴纳,他们强;而盘踞在中部县以南的刘镇华镇嵩军也常来要钱要粮,打骂百姓、东西成了家常便饭。父亲目睹这些情景,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军阀统治愤愤不。我在陕西省档案馆看到1925年10月24出版的、现己发黄的西安靠前1期,其中有这样的一篇报道:中部罢农中部县函云:中部以蕞尔小区,驻扎兵士、团练到数营之众,各项负担极为繁重,民力凋敝已达极点!城内驻军杨某人数不及两连,而勒索供给,则在数营以上。按地纳秣粮款,甚至营中之扫地、做饭均由县城分支应。该军除时放赌坑民之外无他事,若在乡间拉票放,请捕打时,该军派出排长不但不打,竟与在一处过瘾。悍吏崔棣棠,唯知逢迎。警差至乡间,绳拴鞭打,更使民不聊生啊!遂激起公愤,于本月二十八,全县竟各执铁锄、木权等农具,往县城内“交农具”,声言“非减去各项负担,誓不罢休”这则史料生动记载了1925年在中部县发生的“交农具”事件。当时距离官庄村10多里鲁村的张廷相为了拯救百姓,联合太贤乡北村的杨效楷、隆坊镇兰寨子村的张西元、隆坊镇马塔村的王世仁,与当地知名人士密谋围城交农具计划。张廷相,字虎臣,他的曾祖父张东曾在山东菏泽当过知州,为官清正廉洁。张廷相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从小苦读诗书、勤练武艺,曾取为武生员,并长期养成了忧国忧民、疾恶如仇、急公好义、敦视睦邻、惜孤怜贫的格。为坚定信念,在张廷相的带领下,王世仁、杨效楷、张西元特来到父亲上学的隆坊,在关帝庙中磕头盟誓。张廷相时年已有80多岁,他颤悠悠地拂着银白的胡须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说:“我乃赳赳武夫,年愈八旬,救民于水火,捐身何惜,愿以身家命作保,誓为民众先锋,把交农具运动推行始终。”其他3人也异同声地发誓说:“我等随同张公,为民请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坚持到底,矢志不渝,若怀异志,天人共诛。”p8p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