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的工具箱 篇 财政金融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治理的工具箱 篇 财政金融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0 2.6折 76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0207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76元

货号127_9787559650207

上书时间2024-06-30

小矮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一)概念

1./003

2.文明/004

3.宏观/中观/微观

4.主流/005

5.亚/006

6.强/弱/007

7.元素/008

8.符号/009

9.类型/010

10.结构/010

11.模式/011

12.系统/012

13.现象/013

14.功能/013

15.历史/014

16.民间/015

17.传统/016

18.传统/016

19.整合/017

20.载体/018

21.变迁/019

22.思潮/020

23.变革/021

24.景观/022

25.景观社会/023

26.视觉/024

27.寻根/025

28.理/026

29.价值观/027

30.文艺高峰/027

31.认同/身份/028

32.距离/029

33.迁移/030

34.霸权/030

35.软实力/031

36.现代/032

37.跨/033

38.全球化/本土化/033

(二)学科

39.学/034

40.研究/035

41.文学/036

42.哲学/037

43.美学/038

44.史/039

45.哲学/040

46.人类学/041

47.文学人类学/042

48.社会学/043

49.符号学/044

50.生态学/045

51.地理学/046

52.文学心理学/047

53.心理学/048

54.历史人类学/048

55.媒体学/049

(三)理论

56.唯物主义/050

57.多元主义/051

58.新历史主义/052

59.诗学/053

60.多样/054

61.相对主义/055

62.艺术终结论/056

63.艺术本体论/056

6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057

65.他者理论/058

66.空间研究/059

67.圈/060

68.带/060

69.菱形/061

70.集体记忆/061

71.社会记忆/063

72.想象的共同体/064

73.公共领域/064

74.俄狄浦斯情结/065

75.工具理/价值理/066

76.利己主义/利他主义/067

……

经济

1.产业/291

2.生产/292

3.需求/供给/293

4.市场/293

5.商品/294

6.资本/295

7.外部效益/296

8.鲍莫尔成本病/297

9.非营利机构/298

10.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99

11.产业专项债券/299

12.知识产权质押/300

13.产权交易所/301

14.ppp模式/301

15.众筹/302

16.全域/303

17.文旅融合/304

18.体验经济/305

19.沉浸式演出/305

20.场景体验/306

21.内容付费/知识付费/307

22.超级ip/308

23.故事驱动/308

24.品牌授权/309

25.完片担保/310

26.泛娱乐/311

27.新文创/311

28.艺术银行/312

29.创意衍生品/313

30.中国北京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314

31.折扣/314

32.创意阶层/315

后记/317



内容简介:

治理的工具箱篇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之一,内容包括论、精神、行为、制度、物质、形态、产业、其他等八个方面。本书以工具书词条的形式阐释了有什么是、史、历史、流行、首都等领域概念的内涵及外延,阐明了词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为城市治理提供了镜鉴。本书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治理工具箱的专项书目之一,是应社会科学领域细分门类和城市治理工作重点领域的需要而推出,进一步深化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又一力作。

精彩内容:

(一)概念1.“”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从狭义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个体或群体共同认可、模仿、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体系和生活方式。中文语境中的“”意涵,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按照其依托的载体和展现的形态,可分为物质和非物质。物质是指物质的、自然的和经济的物质产品及其表现形态。非物质包括精神、行为和制度等类型。精神指观念、、道德、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知识体系;行为指行为过程、生活惯、处事方法以及与常活动有关的行为方式;制度指家庭伦理、民族风俗和法律等群体关系与管理体系。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表征,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的社会经济以巨大影响和反作用。具有显和隐、群体与个体、持续与短暂、物质与精神等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地区,都具有各具特的。每种社会环境都具有某种特定的素质,如风俗、风尚、礼仪等生活方式,以及道德、、艺术、制度等领域的传统。伴随人类的生活而衍生出来,人生产了,也形塑了人。基于世界各地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以及社会语境的差异,呈现出多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地理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新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世界的连接变得越来越便捷,各地之间的交流加速碰撞、激荡和交融,正不断衍生出新的样式。2.文明“文明”(civilization)是指人类历史演进进程中积淀、有益于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的成果。英文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指城邦居民,其初始含义为在城邦和社会集团中的一种生存能力。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摩尔根(lewimorgan,18181881)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18201895)指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源于奴隶社会,以文字发明和阶级产生为标志。汉语的“文明”一词,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长期以来与文采或教养相关;近代以来受西学影响,发展出更丰富的意涵。文明具有分化、复杂和多样等特点。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活表现,文明则代表着人类的社会进步与开化。文明与蒙昧、野蛮相对,中的道德水、社会技术及物质工具等要素是判断文明程度的标准。文明是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的标志。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诞生过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等四大古老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发展到时期因为种种原因而中断,唯有中华文明波澜起伏,绵延至今,生生不息。3.宏观/中观/微观“宏观”属于一个或民族的群体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物质,以及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信仰、风尚俗的精神,还包括有组织、规范化和体系的制度,比如儒家、西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宏观注重社会事实与行为惯的抽象化与理论化,具有整体概括与高度凝练的特征。“中观”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层次,侧重于产业、区域和城市。中观连接宏观与微观,从一个侧面呈现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