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 素质教育 (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
  • 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 素质教育 (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 素质教育 (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7.6 2.9折 59.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9224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96页

字数131千字

定价59.8元

货号702_9787512719224

上书时间2024-06-28

小矮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书信专著,全书包括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31封信和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虽有苏联时期的时代特,但内容经典,是一部品质极好的家教作品,对当代父母和孩子都具有极好的启发和引导价值。

目录:

封信 不要忘记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 001

第2封信 自己去思,独立去决定 …… 006

第3封信 什么是崇高的精神生活 …… 009

第4封信 理想存在于生活之中 …… 017

第5封信 人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 022

第6封信 关于天赋和教育 …… 028

第7封信 去听大自然的音乐 …… 032

第8封信 学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 …… 035

第9封信 如何使科学真理触动心灵 …… 038

0封信 学会做人是一辈子的事 …… 045

1封信 人的心灵不去培育,也会荒芜 …… 048

2封信 关于青年人的自我教育 …… 053

3封信 爱情心灵,培育情感 …… 061

4封信 生活的欢乐何在 …… 066

5封信 自由首先是一种责任 …… 071

6封信 祖国是你的摇篮、你的家 …… 075

7封信 真正的爱情 …… 080

8封信 你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 088

9封信 在友谊中展示自己的精神财富 …… 092

第20封信 请给母亲写封信吧 …… 097

第21封信 女美是人之美的优选体现 …… 101

第22封信 有关美的话题 …… 106

第23封信 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 111

第24封信 培养才智和生活智慧 …… 118

第25封信 确信自己的信念 …… 125

第26封信 子女要有感恩的心 …… 129

第27封信 学劳动,从人生步开始 …… 136

第28封信 关于读书的几条建议 …… 144

第29封信 生活的意义 …… 150

第30封信  之爱不如不爱 …… 156

第31封信  给女儿的信——谈论爱情的一封信 …… 163

内容简介:

本书由给儿子的信和给女儿的信两部分内容共31封书信组成,是苏霍姆林斯基借用书信体裁,用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抒写出教育作品,是对男女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佳篇。此次再版由原本的二十二封信,增至三十封信,每封信都谈及一个主题,如:爱祖国、爱劳动、理想、志向、友谊与爱情等。给女儿的信,是过去未发表过的,主要话题是借着给女儿写信的形式,论述青年人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谈到爱情的奥秘、神圣以及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简介: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有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外享有盛誉。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接近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精彩内容:

    封信
    不要忘记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亲爱的儿子:
    你好!
    噢!你已从父母的“巢”中飞走了,住进大城市,在大学里学,想必觉得自己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了。凭我的经验可知,此时的你正处在新生活的激流之中,自然不大去想念父母的家,不大想念我和你的妈妈,更不会惦念我们。这一点,等你品尝到生活滋味的那个时候才会领悟到。
    这封信,是你从父母的“巢”中飞走后,我写给你的封信。真希望这封信能永远留在你身边,希望你把它保存好,反复去阅读、去思。我和你妈妈都知道,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对父母的教诲有点儿满不在乎的态度!说什么,你们看不到和理解不了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那些东西。也许是这样吧也许你读完这封信之后,可以把它随便扔到什么地方,得去想父母那些无休止的唠叨。咳,有什么法子,扔扔吧!但有一点你要记住,把它扔到某个角落行。因为有那么,你会想起那些教诲,你会对自己说:“父亲的话还是对的”于是你觉得必须重新去读那封几乎被遗忘的旧信。你会找出它,重读一遍,而且你会终生把它保存好。
    我也曾保存着父亲给我的封信。从父母的“巢”中飞走的时候,我才十五岁,进了师范学院学。那时正值艰难的、饥饿的1933年。我清楚地记得母亲送我去参加入学试时的情景。她用一条干净的旧头巾,包着一直保存在箱子底的一块粗麻布和一个食品袋,里面装有几块用土豆皮与糠麸做的烤饼,还有两瓶炸豆。妈妈在那所能给我的是这些。我的学业开始了。难啊!在我饥肠辘辘之时去学知识,非常之难。但也在此时,新粮打下来了。妈妈将用新的黑麦面烤得的个面包送给我的那,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是由马特维爷爷转交给我的,他是农村供销公司的马车夫,每周要进城一次去办货。圆面包软乎乎的、香喷喷的,上面有一层松软的面包皮,装在一个洁净的麻布袋里。在圆面包旁边有父亲的一封信,是我向你谈到的那封信,我把它看作对我的个教诲,至今保存在我身边父亲写道:“不要忘记,儿子,面包是生活必需品。我虽不信上帝,但我称面包是神圣的。愿它在你的一生中都是神圣的。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记住,这面包来之不易啊!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奥梅里柯,是个农奴,他是手扶着犁死在田地里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在你学的时候,是谁在劳动,是谁在为你提供生活必需的面包。是在你学成之后,当了老师,你也不要忘记面包是怎么来的。面包是人用劳动换来的,这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一把尺子,永远去衡量你和你的孩子们良心的一把尺子。”
    儿子,我为什么要给你写这一点呢?如果我在常劳动的忙碌之中,忽略了对你详细述说这,这不好。你应当记住这,我反复对你说的这些话,是我的父亲告诫我的那些话:不要忘记,你是什么人,你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本是劳动、土地、神圣的面包
    我国的语言有几十万个词,但我是要把这三个词:面包、劳动、放在首位。这是支撑我们的三根基柱,也恰恰是我们制度的本质。这些基柱如此牢固地连接着,任何东西既不能将它们割断,也不能将它们分开。如果有人不知什么是面包、什么是劳动,那他不再是本国的儿子。这个人将丧失很的精神品质,会变成被社会抛弃的人、失去人格的人、不受人尊敬的人。谁若是忘记劳动、汗水和疲劳是什么,那他不会去珍惜面包。
    让我引以为傲的,是你知道在农田里劳动之甘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你会记得,在一次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到你们班里(好像那时你正在读九年级),转达了集体农庄机械手们的一个请求:请你们在节期间到田地里代替我们,我们想休息一下。你会记得,起初要你们所有的年轻人脱下节的盛装,穿上工作服去开拖拉机,去做农具手,还真有点儿不大情愿呢。可是两天过去后,你们回到家里,有了当劳动者的感觉的时候,你们的眼里流露出一种骄傲的目光。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