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的竞争力:硬知识+软技能=未来社会的竞争力》 素质教育 ()工藤勇一
  • 《培养孩子的竞争力:硬知识+软技能=未来社会的竞争力》 素质教育 ()工藤勇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培养孩子的竞争力:硬知识+软技能=未来社会的竞争力》 素质教育 ()工藤勇一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8 2.1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工藤勇一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9262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24页

定价42元

货号500_9787512719262

上书时间2024-06-28

小矮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01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个体

02父母越少干涉,孩子越发自律

03的亲子关系,无须“理想的育儿经”

04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想的那样成长

05任何环境都能造出强劲大脑

06父母要懂得释怀

07亲密的亲子关系未必

08孩子的问题源于父母的轻率

09保持沉默,有时会更好

10为人父母,绝不能否定社会

11真正的严厉是“信任”

12只有不轻松的经历,才能培养出“宽松”的内心

13名并不值得表扬

14不要什么都斥责

15斥责孩子时,好好想想“孩子的标准”

16用言语或态度向孩子传递心声

17能够改变孩子的“时光机问答法”

18即使无法消除区别对待的心,

也能做出非区别对待的行为

19说谎也是重要的交流

20偶尔“装个好孩子”也没什么不好

21即便热衷游戏,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22算挑食也没关系

23让孩子在脏话中思“语言如何表达”

24朋友无论多少都不是大问题

25育儿的本质是不要教出“被动学的孩子”

26家庭学的惯,只会剥夺孩子的时间

27不能被独特的个束缚

28即使读写有障碍,也会走出一条阳光之路

29能学的地方,不只是学校

30比起“阅读能力”,更应好好锻炼“表达能力”

31试不及格更要淡然面对

32叫家长,并不是为了训斥孩子

33大约九成的孩子都是校园欺凌的协助者

34引导孩子用客观事实来解决校园欺凌

35孩子,本来是不成熟的

36尽管和学校、教育委员会联系吧

37全员成为当事者,教育便会改变

结束语

千代田区立町中学第71期生感言

内容简介:

我们正处在一个革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架构益更新的社会,如何让孩子在多元化的未来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下去是每一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本教育改革名校麹町中学校长工藤勇一凝练自己三十六年的教育经历与心得,为当代家长奉上这本育儿经。它将启发你思“育儿的真正目的”,教你培养一个自律、独立、务实的孩子。自律的孩子能够主动学;独立的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立足社会的方法;务实的孩子能够灵活而有力地应对多元化社会的挑战。为便于家长阅览,本书特地编辑成无论从哪里开始都可以阅读的结构,即使从目录中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往下读也接近没有问题。书中的教育理念切合实际、教育方法很好具体,这些所有家长都能做到的事,将为你教育孩子带来很大改观。

作者简介:

    工藤勇一,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长。
    1960年出生于山形县鹤冈市。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应用数学专业。曾任山形县东京都公立中学教师、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目黑区教育委员会、新宿区教育委员会教育指导课长等职。并任教育执行会议委员、经济产业省“未来教室”与edtech研究委员会委员、教育长、校长台发起人等职务。2014年开始担任现职。
    因为进行了很多不同于以往公立中学的教育改革,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精彩内容:

    01  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个体
    这类孩子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凡是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爱把责任归咎到别人头上
    自从麴町中学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后,大家一直认为它是一所名门公立学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大家在观察过麴町中学初一的之后,会感到很好惊讶。在课堂上随意离开座位或者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现象早已不足为奇,甚至有些孩子干脆离开教室、独自在走廊上学。
    很多刚进入麴町中学的孩子都缺乏自主,是抱怨周围人的行为。他们不喜欢学,是和老师对着干,不信任朋友,甚至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麴町中学要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对这些孩子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说是一种“康复训练”也不为过。
    虽然比较花费时间,但当这些进入初中三年级时,大多数的孩子都露出了友好和善的面容,同时,他们也变得越来越愿意相信大人。里的学也好,活动也好,他们都愿意主动参与,并且,孩子们都渐渐成为独立个体。
    “渐渐成为独立个体”,这句话听上去稍显奇怪。或许,“渐渐回到独立个体”这样的说法比较恰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独立个体。
    婴幼儿是对世间的充满好奇。对凡是能看见的、能摸到的、会动的、能吃的东西他们都充满兴趣,想要积极地去探索。    婴幼儿对事物着迷的样子,正是人类天生具备自主生存能力的证据。
    但是,在孩子们被陆续送往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之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好好听我的话”“坐好了不准动”“和大家好好相处”诸如此类的话语是会萦绕在孩子们的耳畔。独立自主的行为似乎被认为是不好的,是会被止的。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树立起了“只要乖乖是好孩子”这样的价值观。于是,孩子们也随之渐渐地失去了那份自主。
    这类孩子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凡是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爱把责任归咎到别人头上。
    正如我之前在前言中提到的,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将无法适应接下来的生活。
    我认为,父母不能再拉着孩子,逼着他们去走这条“正确道路”了。相反,只要父母在旁边守护好,孩子应该能够再一次发挥出属于自己的自主。  
    02  父母越少干涉,孩子越发自律
    时,你对自己的孩子娇生惯养,全身心为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倘若有你突然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开始你要独立了”“你要学会自律了”,那么你的孩子将会感到很好困扰
    请大家想象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在一个公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孩子a和孩子b在沙坑里玩耍,孩子a拿走了孩子b的玩具。之后无论孩子b怎么对孩子a说“还给我”,孩子a都迟迟不肯归还玩具。
    第二天,孩子a和孩子b又在沙坑里玩耍,孩子a对孩子b说“把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因为虑到前发生的事情,孩子b并不情愿再把玩具借给孩子a,于是很强硬地表了态,然后两个孩子发生了争执。
    只看到打架现场的父母们很可能会说:“快去借给人家玩一下”“不可以吵架”“要好好相处”。
    其实,在那样的场景下,孩子a懂得了“如果不及时归还玩具,第二天别人不愿意再把玩具借给我”的道理,孩子b的心里也会留下“他曾经借了我的玩具没有还”这样的印象。
    如果大人不进行干涉,这两个小孩会去独立思双方要如何交流,思是“一起商量”还是分别到不同的地方玩耍,等等。
    父母在次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公园游玩的时候,是否也用“要和朋友们好好相处哦”之类的话语嘱咐过自己的孩子呢?
    当孩子夺走了伙伴的玩具,即将引起盾的时候,各位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因为担心孩子们之间一触即发的争论,而用“闹盾不好哦”“把玩具借给他,你真棒”之类的话语去介入孩子们的盾当中呢?
    可是,我们只有给孩子们亲自面对这些盾的机会,才能让他们自然地学到很多社交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果父母们一直这样干涉的话,孩子可能会被培养出“没有父母在,无法解决盾”的意识。
    之所以很多时候做不到默默关注,是因为父母们没有制定“让孩子学会自律”这样的很高目标。
    在江户时代,父母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盾是理所当然的。每当孩子们之间产生盾的时候,父母们会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在现代,很多父母把“不发生盾”作为目的。
    p1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