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财政金融 田秀娟
  • 中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财政金融 田秀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财政金融 田秀娟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5.7 1.6折 36 全新

库存14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秀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16273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56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504_9787010116273

上书时间2024-06-30

小矮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中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选择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其发展影响实证研究为主题,研究当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选择行为,研究融资需求及可获得,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分析金融因素(借款规模、贷款条件等)对农村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而分析何种资金供给渠道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大,并预测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现实中对农村中小企业的影响,探讨各类金融组织在满足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后提出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建议。本书由田秀娟著。

目录:

导论
章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研究的回顾
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第二节 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
第三节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第四节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与融资渠道
第五节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表现与原因
第六节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对策研究
第七节 农村地区资金严重外流
第八节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现状
节 农村地区金融业务渐萎缩
第二节 农信社机构仍是农村金融主力军
第三节 农业保险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第四节 邮储银行将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
第五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试点
第六节 实地调研:北京某县农村金融现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特征与融资状况
节 样本企业基本特征
第二节 企业融资约束
第三节 融资渠道选择
第四节 企业融资结构
第五节 企业发展阶段与融资结构
第六节 企业规模与融资结构
第七节 金融需求意识及未来预期特征
第八节 基本结论
第四章 企业融资可得及融资规模的实证分析
节 融资可得和金融供给现状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及设
第三节 融资可获得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融资规模对企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节 模型建立和变量描述
第二节 估参结果与分析解释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融资渠道选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节 非正规金融作为企业融资主渠道的微观分析
第二节 设的提出
第三节 模型估参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金融信贷担保体系研究
节 外农村信贷担保研究及评价
第二节 农村信贷供需及信贷担保现状
第三节 信贷担保对企业融资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农村信贷担保制度运作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本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附录一 样本企业调查数据描述企业基本情况
附录二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案例访谈
参文献

内容简介: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但融资难成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我国有关部门虽然多次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和服务农村中小企业,但是从的情况来看,收效甚微。基于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的理论视角出发,本书利用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库,运用计量统计经济实证模型分析,研究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对其发展的影响,得到重要研究结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难,非正规金融是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主渠道;金融因素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没有对企业的发展扩张和效益提升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由此,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而言,提供什么融资渠道的金融供给并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很重要也是很根本的是要大幅增加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量,完善对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这样才可能有效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者简介:

田秀娟,1967年出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专注于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独立承担主持了6项科研课题,包括院农普招标课题1项、北京市社科课题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院农普招标课题还获得重量;共计发表和撰写了19篇和调研报告,其中cci7篇。

精彩内容: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发展熊彼特是较早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之一.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很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格森隆(gerchenkron,1962)认为:由于国有银行可以服市场失灵的问题,应将靠前储蓄用于高收益且对经济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另外,在自由经济制度下,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拥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此,发展中在化进程中,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比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格森隆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已经涉及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问关系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即以银行为基本结构的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哪一个更的问题。希斯(1969)认为:由于完善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投资者把资金投向新技术产业,致使早期英国得以强盛的原因是在于它拥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也是说作者认为技术创新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技术创新的发生的条件必须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希斯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暗含着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比以银行为基本结构的金融体系更的意思。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观点,但是至今仍经常有人引用他的论述。戈德斯密斯(1969)通过实证研究,运用一些便利的计算方法对大量的实际数据进行结论验证,得到这样的结论:“以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为形式的金融结构,加快了经济的增长、改善了经济的运行环境,为资金寻找很好的投资方式提供了便利,也是说,把资金转移到经济体系中收益优选的项目中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