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40-1949) 雕塑、版画 张伟孝,金柏松
  • 晚清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40-1949) 雕塑、版画 张伟孝,金柏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40-1949) 雕塑、版画 张伟孝,金柏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9.6 3.4折 8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伟孝,金柏松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801477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88元

货号711_9787576801477

上书时间2024-06-30

小恒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社会形态/001

节 社会环境 /002

第二节 东阳建筑 /006

第二章 行业概况 /011

节晚清时期的木雕 /01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木雕 /023

第三章 技艺传承 /033

节 师徒传承 /034

第二节 家族传承 /038

第三节 会所传承 /041

第四章 产业厂家 / 045

节 产业转型 /046

第二节 厂家 /051

第五章 木雕艺人/059

节从艺之路/060

第二节 晚清艺人 /064

第三节 民国名家 1 067

第六章 技艺特征 /079

节 地域特 /080

第二节 雕刻技法 /084

第三节 雕刻题材 /089

第四节 雕刻对象 /095

第五节 工具刀法 /098

第七章 艺术风格/103

节古老体/104

第二节雕花体 /106

第三节画工体 /109

第四节 现代体 /114

第五节 图例实证 /118

第八章 国画画谱与木雕/ 125

节《芥子园画谱》/126

第二节《吴友如画宝》/137

第三节《马骀画宝》/145

第九章 典型木雕精品解读 / 149

节精雕细琢巧同造化—诸暨同山边氏祠堂/150

第二节宗师遗作世间—兰溪姚村慎德堂和衍德堂/159

第三节巧夺天工木雕艺苑—东阳史家庄花厅/167

第四节珠联璧合木雕佳话—东阳罗青四和堂/175

第五节红建筑状元绝笔—义乌佛堂吴棋记民居/184

第六节镂金溢彩技艺流芳—绍兴上虞曹娥庙/191

后记/200




内容简介:

通过深入研究梳理晚清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的状况,通过资料整理与查阅、实地勘测等方法对现存东阳境内外的晚清民国木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晚清民国时期东阳的经济、东阳的建筑;晚清民国时期的木雕行业状况:木雕技艺的传承情况;木雕艺人的从艺之路;木雕的技艺特征与体例风格的变化;国画画谱与画工体木雕的关系。同时选择了诸暨同山边氏祠堂、兰溪姚村慎德堂和衍德堂、东阳史家庄花厅、东阳罗青四和堂、义乌佛堂吴棋记民居、绍兴上虞曹娥庙六个典型木雕精品进行了解读。本书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通俗易懂,书中图片除了标注外均为作者手拍摄资料。

精彩内容:

东阳地处浙中,非交通枢纽,也非兵家必争之地,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其地貌可用“七山一水两分田”来概括。东阳市志载,丘陵山地面积1205方公里,占69.2%;河谷盆地面积537方公里,占30.8%。在河谷盆地中,河流池塘等水面面积约占三分之一。这七成之山,不产良材,也缺少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且坡陡石多,不利垦殖,一旦连大雨,往往地质灾害频发。这一成之水,雨季则咆哮肆虐,撕堤裂岸,良田变成沙滩,村落或为废墟,南北两江遂有“烂肚肠”之谓;旱季则一脉细流,不敷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之需。这二成之田,多为红黄壤,肥力低且易板结。水旱频仍是东阳的特点,见诸史籍的大的旱灾、水灾、雹灾及霜雪冻等灾异现象,自三国末年迄20世纪80年代,1700年间,有记载的即有500余次,均三四年有一次。“颗粒无收”“民以野草、树皮、‘粉’充饥”“民大饥,人相食”“百姓流亡,死者遍野,千里绝烟,人迹罕见”“饿殍相望于道”“漂没田舍无算”“秋水漂庐,溺死者众”等记载不绝于书。在农耕社会里,山无良材,地无富矿,土壤贫瘠,灾害频繁,东阳的水土,亦即自然条件,可谓恶劣。洪荒时代,虽已有古越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但由于不断地被北方移民所融合同化,现在已难觅正宗的土著了。可以说,东阳的绝大部分人是移民。东阳排位前十的王、张、陈、吴、金、李、徐、胡、卢、马诸姓,追溯其来源,无一例外,均来自外地。例如桂坡李氏,自称“南渡名宗”;岘西刘金氏,自称“南渡世家”。而排位第十七的赵姓,其祖宗是赵宋王室,与金姓同时随宋室南渡。唐宋时期是人入迁的高峰期,东阳的著姓望族都是在这一时期占籍东阳的。东阳人品中向外拓展的基因可以追溯到移民时代。从全县人的变化看,两晋时有近万户,约四五万人,这一数字一直延续到“吴宁县”改名为“东阳县”的武周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南宋宝祐年间和明洪武二十四年,人有两个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