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烙印--难忘的纪念(下) 文教学生读物 徐建刚//李远涛 新华正版
  • 烙印--难忘的纪念(下) 文教学生读物 徐建刚//李远涛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烙印--难忘的纪念(下) 文教学生读物 徐建刚//李远涛 新华正版

7.5 4.2折 1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建刚//李远涛

出版社少年儿童

ISBN9787532487509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86页

定价18元

货号709_9787532487509

上书时间2024-06-30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1912年2月12 清帝退位\002
1915年2月2 辱国的《二十一条》\006
1915年9月15 吹响新运动的号角\010
1919年5月4 “五四”那\014
1919年11月16 抵制货引发惨案\018
1920年6月28 《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022
1921年7月23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026
1922年1月12 香江的怒潮\030
1923年2月7 京汉铁路工人的怒吼\034
1923年6月12 国共合作的激烈争论\036
1925年5月30 五卅风雷震中华\040
1926年3月20 “中山舰事件”\044
1926年7月9 北伐战争\048
1927年3月21 黄浦江畔响惊雷\052
1927年4月12 血腥“四一二”\056
1927年8月1 南昌\060
1931年9月18 那个悲惨而屈辱的时候k 064
1932年1月28 “一?二八”淞沪\068
1934年10月10 举世无双的远征\074
1935年12月9 学子们引燃抗救亡运动导火线\080
1936年11月22 “七君子”救国入狱\086
1936年12月12 西安事变\090
1937年7月7 卢沟桥的声\094
1937年8月13 “八百壮士”守四行\098
1937年9月25 八路军型关大胜军\102
1937年10月25 世界教育目前的\106
1937年12月13 金陵古城的劫难\112
1938年4月7 血战台儿庄\118
1940年8月20 破击囚笼之战\122
1945年4月23 团结、胜利的大会召开\126
1945年8月15 胜利的子来到了\130
1945年8月28 重庆谈判\134
1946年6月23 鲜血相伴的和呼声\138
1947年2月28 星火燎原的“二二八”\142
1947年3月18 大转移:从延安到西柏坡\146
1947年8月7 吹响了战略进攻的号角\152
1948年9月12 决战辽沈\158
1949年1月31 千年古都的新生\162
1949年3月5 两个务必记心间\168
1949年4月21 渡江船的诞生\172
1949年9月21 北上参加政协会议\176
1949年10月1 民站起来了\182

内容简介:

清帝退位,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南昌,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型关大捷四十二则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三百幅珍贵图片真实呈现。不可忘却的中国近现代史,在一个个纪念里定格,真个民族记忆里的烙印,在烙印――难忘的纪念(下)变得可以触摸。烙印――难忘的纪念(下)由徐建刚和李远涛主编。

精彩内容:

1912年2月1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按照宣统三年的老皇历,那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清王朝走到了它的终点。在皇宫内廷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清王朝举行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后一次朝见仪式。众大臣早早地来到乾清宫外候旨,各怀心腹事,只顾低头品茶,无意谈天说地。袁世凯照旧是借生病不来,派外交大臣胡惟德代他来朝见宣统帝。这个袁世凯,真是乱世枭雄。袁世凯出身于世宦之家,他起初也热衷于走科举试之路,但两次乡试都未中后,他决定弃文从武。于是,他投奔了淮军统领吴长庆。后来,朝鲜发生内乱,请求清廷出兵乱,袁世凯入朝叛,后以“通商大臣暨朝鲜督”的身份驻留朝鲜,有效地遏制了本与沙俄对朝鲜的渗透。袁世凯随军回国后,因其在朝鲜的出表现,经李鸿章等保荐,到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编练的军队后来发展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成为清末陆军主力。袁世凯由此起家,政治地位扶摇直上。在“戊戌”的紧要关头,袁世凯没有听从谭嗣同的建议,出兵围攻慈禧。“戊戌变法”失败后,袁世凯为此背上了骂名。此外,袁世凯在山东“剿杀”义和团,后来也成为他的一大罪状。不过,他在20世纪初积极协助清廷推行新政,发展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颇见成效。随着袁世凯势力的膨胀,清廷生怕他谋朝篡位,终逼迫袁世凯交出了兵权。1908年11月,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病死,两岁半的宣统帝登基,其父载沣为摄政王。摄政王载沣因为怀疑袁世凯出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幽禁至死,所以一掌权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此后,袁世凯返回安阳老家,表面上过起了隐居生活,其实等待着复出的机会。武昌,清军一再失利,迫使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其为大臣。在他的遥控指挥下,北洋军大举进攻,军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只剩下了武昌危城。这时,袁世凯又让北洋军暂不攻城,进行停战议和。密电开出的条件是:南北联合,清帝退位,推举袁世凯为大统。湖北督军府以及各省代表答应了所提要求,但是袁世凯迟迟没有积极动作,他还想逼清廷直接将尊位给他,这样可以掉自己从党那里“吃白食”的尴尬。不料,这时从归国,改变了辛亥群龙无首、非袁不可的势,于是,众望所归,推举为临时大统。这等于独立各省“将”了举棋不定的老袁一军,你再不努力没你什么事了,别以为大统非你不可。为此,袁世凯大为光火,他拒不承认。袁世凯的首鼠两端,激起北方党人的义愤。1912年1月16,在袁世凯退朝回府的途中,同盟会三处设伏,掷弹袭击,当场炸死袁的侍卫长袁金标,炸伤护兵数人。袁世凯借题发挥,从此以病痛为由拒不入朝,也不再参加什么“御前会议”,如有奏请则由胡惟德等人代替。1月22,宣布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那么他自己当即辞职,并推袁世凯为统。这下,袁氏终于可以安心了,中国的政治图景明朗起来。清延的皇亲国戚当然不甘心将皇位拱手让人,强硬派组成宗社党在一旁鼓噪不已,对袁世凯构成的威胁。1月26,党人彭家珍炸死宗社党头目良弼,自己当场牺牲。这在客观上助了袁世凯一臂之力,从此满人贵族再也不见了主战者。随后,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又通电主张建立共和,并声言要率领军队进入北京,形势对于清廷来说是急转直下。到1月底,清廷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已经别无选择,只能讨论清廷退位后的优待事项了。2月6,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优待清室”的8项条件,条件极为优厚,意在尽快结束战乱,大程度限度避生灵涂炭。清皇室也只能面对现实了。于是,才有了这后一次的朝会。小太监通报:“太后已到,请各位大臣上殿!”大臣们纷纷起身,进入养心殿。片刻之后,随着太监的通报,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下,牵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走进大殿。这后一次朝见,没有按照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既不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太后、皇帝三鞠躬,算行了大礼。隆裕太后、宣统帝在宝座上坐定后,开始商议“退位”一事。御前太监将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只看了数行,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然后她不顾身份当众抽泣起来,终变成号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宗啊祖宗”胡惟德陪着干哭了几声,便开始规劝太后接受优待条件,安心退养。听了这话,隆裕太后反而哭得更加伤心。在赵秉钧的暗示下,胡惟德取出一份新收到的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故作惊慌地奏道:“禀太后,这里有一份孙文的紧急电报,要向太后奏报!”“孙文”两字,颇有震慑力,隆裕太后立刻止住哭声,抽噎着问道:“电报说什么?”胡惟德展开电报念道:“经参议院同意,如15下午12点钟之前清帝不退位,则收回优待条件。”隆裕太后一听顾不上抹眼泪,慌忙命世续和徐世昌在谣书上盖上御玺大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优待条件。盖好大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朗读了一遍。这退位诏书实际上是临时秘书长胡汉民委托实业部长张謇起草的――大清竟找不到一位起草诏书的合适人才。不过,退位诏书转交袁世凯过目时,袁世凯有意加了一句:“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为自己从清廷顺延权力埋下伏笔。念完诏书后,胡惟德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宣统帝再次三鞠躬,清朝的后一次朝见仪式也宣告结束。众大臣散尽,小皇帝溥仪并不明白所发生事情的重要,他急着要跳下高高的宝座,想出去玩耍。隆裕太后见后,急忙来抱小皇帝,大约是刚才哭得太猛、身体虚脱,一不小心,两人差点摔倒在地。倒了,清朝历时268年的封建统治,此轰然倒塌;倒了,在中国历目前延续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至此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吴海勇)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