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党史党建读物 张彦 等 新华正版
  • 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党史党建读物 张彦 等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涵养好家风——党员的10堂主题党课 党史党建读物 张彦 等 新华正版

20.3 4.5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彦 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97425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80页

字数18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311_9787010197425

上书时间2024-06-28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聆听主题党课,领悟家规、家训、家风

目录:

前言

课严以律己,重修身立品立世间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二课克勤克俭,戒骄奢以约己束人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三课言出必行,戒狂妄质朴以处世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四课志道相交,辨损益同行有师友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五课君子不器,立大志以成学威人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六课耕读传家,唯精进为学无难易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七课父威有慈,子顺孝家和万事兴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八课逊让敦睦,厚邻里德行传千里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九课克俭于家,倡清廉扫屋扫天下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第十课家国情怀,体察天下百姓之忧

一、家规有传承

二、家规有故事

三、家规有力量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家规家训的经典名篇,以有温度、有深度的家规故事,生动讲述了立志、勤学、自律、诚信、勤俭、交友、慈孝、睦邻、清廉、家国10堂主题党课,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现代家庭的慈孝不对等问题、干部的严于律己问题、以上率下问题、家族腐败问题、大学大调研问题、诚信戒欺问题,突出以好家风培育子女好作风、塑造后人好品行的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家规、正家风,将严以修身与以身作则相结合,将传承传统家规家训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家庭倡导与社会外部规范相结合,学好践行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

精彩内容:

    一、家规有传承
    迁居繁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赵氏,系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的后裔。由于朝代更迭变迁,自明万历年至康熙年间,赵氏先后由广东梅县松源迁居至紫金县蓝塘镇南山村、凤安镇凤安圩围、上义镇郊田村等地,并在紫金区域立籍启户、落地生根。紫金赵氏精英辈出,古有“灭北汉,基本完成统一”的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今有科技成果奖获得者赵共麟、我国卫星工程重点任务执行人赵汝雄等科技巨擘,其事迹在赵氏族谱中熠熠生辉,彰显氏族风范。而赵氏“慎行、敬祖、合家”的原始家规与始祖赵光义在家训家风建设的事迹,更是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赵光义(939997)即宋太宗,被称为五代以来位非武人坐天下的。他始以重武,转而重文,而终以文治显。他是一个“锐意文史”“熟悉掌故”的帝王,深知“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赵光义嗜书成癖,曾言“朕生无其他嗜好,是酷爱读书,为的是从中探查古今兴亡成败得失,以史为鉴,择善戒恶,以利治国天下”。从中可见他对阅读的重视。在治学重文的过程中,赵光义深受文人雅士高洁品行的影响和熏陶。据史实记载,赵光义本人作风朴素,亦注重皇家家风的培育。他将得的修身经验凝练成家规家训,供皇室成员耳濡目染,加以规约。在现存的书籍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宋朝事实类苑两书均对赵光义家训留有记录,以示后人。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厉情,听言纳悔。”这句记载于宋朝事实类苑卷二祖宗圣训太宗皇帝的赵氏家训,体现了赵光义严以自律的作风和他对皇属子弟的悉心敦劝。生而为人,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尊长们的教诲。王侯将相自幼生长于深宫之内,缺乏实践和处世的经历,难以知晓黎民百姓的生计艰难和人世间的善恶险诈,自然也不利于形成明晰的价值判断和言行准则。赵光义担忧皇族子弟陷入狂妄迷途,便凝练出为人处世的家训予以告诫和警醒,也为后人留下自律慎独的金句。人有七情六欲,若随心所欲、难以自控,恐与禽兽无异;耳听八方之言,若不加甄辨、心无杆秤,终将迷失自我。心有明镜,常加约束,择善而从,并一以贯之,在当下诱惑与机遇剧增的环境里,赵氏家训的内涵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如果说赵氏家训是从克己择善的角度,来诠释自我规约之力,那么江浙钱氏家族则从敬畏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阐述慎独自省的为人准则和行为底线。作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世家”,江浙钱氏的族群育人智慧在钱氏家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是钱氏家训的开篇训诫,它告诫后人应以“天地”和“圣贤”作为警戒和参照加以敬畏,进行自我规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中国传统里,“天地”“天命”等词被赋予独特的价值内涵,它们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态势,是对照人类行为正当的外在标尺与界限,与人类的精神依托和道德自律密切相关。无论是孔子所说的“畏天命”还是钱氏家训中的“不可得罪于天地”,都传达出一种敬畏之情,强调人应以天地万物作为自身行为的监督者,做到心有所畏、心有所止、心有所向。“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这里的“圣贤”,即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将“成为圣贤”作为言行目标,这是一种自我规约、内在驱动的内生力量,与“畏天地”的外在标尺相辅相成,形成慎独自律的品质。
    自律,不仅是美好的品德,更是一种把各类处世规约内化于心,把敬畏的力量外化于行的过程。在赵氏家训和钱氏家训中,我们看到自我规约之美、从善而行之益与敬畏处世之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古往今来,有关自律和敬畏的言论数不胜数。朱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诫世人须敬畏善恶标准,坚守做人的底线,严以律己,修身重德,突破自我。书记也多次与干部强调敬畏与自律的密切关系,指出“严以律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紧握心中之戒尺,谨守修身之底线,这种自律自省的精神气韵,和赵氏与钱氏家规家训中的劝诲相辅相成,它们共同彰显出来的“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咀嚼内化与思传承。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