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烹饪 陈惊蛰 新华正版
  •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烹饪 陈惊蛰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烹饪 陈惊蛰 新华正版

4.7 1.6折 29.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惊蛰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960047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95页

字数170千字

定价29.9元

货号305_9787535960047

上书时间2024-06-18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秋冬进补,千万别补错!
为什么要秋冬进补?秋冬进补“划算”
秋冬进补好了,来年不容易生病
秋冬补品不能乱吃,要吃吃补阴的食物
进补食物并非越贵越好,便宜的食物更养人
秋冬进补别太急,感到寒意时再进补
天气冷了,还能吃“凉”食吗?

第二章 进补之前,先养好脾和胃
早晨一碗粥,饭前一碗汤
长在地底下的食物能补脾
“秋老虎”还没走,“贴秋膘”应等一等
秋天进补叫“淡补”,味应该清淡点
烹饪方式用错了,进补功效减一半

第三章 秋天进补,多吃润肺的食物
生梨、熟梨大不同,秋天应该吃熟梨
秋天如果要吃肉,吃鸭肉和鹅肉
秋分之前吃苹果,秋分之后吃核桃
秋天养肺,应该多吃酸味食物
秋天早睡早起,再吃一些百合
秋天进补简单的原则:多吃水果

第四章 冬天进补可以不吃肉,吃素也能大补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霜降之后吃点姜
“立冬萝卜赛参汤”,冬天多吃萝卜错不了
“栗子稀饭赛补剂”,冬天补肾吃栗子
冬天少吃一点咸味,多吃一点苦味
“冬藏”勿忘,试试滋补方
“是药三分毒”,吃补药前先学会分辨

第五章 冬天吃肉别盲目,搭配好才能进补好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冬天吃鸡能补气
天气冷了吃点荤,“冬吃羊肉赛人参”
光吃肉不算进补,搭配蔬菜美味又健康
一边吃肉,一边保养脾胃
到了一二月份,多吃点豆类和蔬菜

第六章 对照九种体质,找到适合你的秋冬进补方
不同体质,要用不同的进补方法
阳虚体质小心受凉,多吃牛羊和辣椒
阴虚体质不要过暖,多吃百合和银耳
气虚体质及时增减衣,多吃山药和鸡肉
痰湿体质要勤锻炼,少吃甜食和肉食
湿热体质要注意卫生,多吃冬瓜和芹菜
血瘀体质要注意保暖,多吃山楂和萝卜
气郁体质要学会疏导情绪,吃山药莲子安安神

内容简介:

本书为您提供科学、全面、方便的秋冬进补方法,针对9种体质,选用99种食材,做成139款营养美味的经典进补菜肴,且选用的进补食材,皆为常、应季的谷肉果蔬,采购、烹饪都很方便,是一本专为中庭打造的秋冬进补指南。

作者简介:

知名中医养生和民俗疗法专家。生于1957年,半生行医于岭南,医人无数。数十年来致力于传统医学研究及民俗疗法的收集和实践,在自然养生领域深有建树,善于从治病实践中发掘科学、简便的食疗方案,轻松解除患者病痛,深受患者肯定。曾出版流传千年的养生食方、老偏方等养生类图书,是大众读者推崇备至的养生经典。

精彩内容:

我连忙摇头。我又不是做挂历的,我哪知道啊!
可是,别人要是问我:“秋天进补,应该从哪开始?”我该怎么回答呢?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会回答。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一本中医典籍记载过“某月某是秋天,该如何进补”之类的话,中医学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医不会死板地规定进补的期,而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因时”,指的是用药要根据天时进行调整。比如前面说过,盛夏要避食用温热的药物或食物,隆冬则要避食用寒凉的药物或食物。否则,药和气候相,原本能治病的药,可能反倒会害人。
“因地”,指的是在同一个时节里,地理环境不同,人的身体状况也会不同。比如,同样是立冬这,东北和海南的气候显然不一样。东北已经有了寒意,在药物饮食上要注意偏重温热;海南的气候还似盛夏,饮食、用药需要偏重寒凉,不能一概而论。
过去,媒体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过往旅客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中医大夫只需要周边县市的病人,因此他们一般不会讲“因地制宜”,只讲“因时制宜”,只要熟悉了本地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能给病人看好病了。
但如果是面对的患者,“因地制宜”的原则非常重要了。从范围来讲,“秋天什么时候开始进补”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根本无从回答。患者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秋冬开始进补的时间自然也不同。
回答这个问题简单的办法,是根据当地的天气进行判断。当天气开始转凉,人们不再为暑热烦恼,反倒觉得有必要加几件衣服了的时候;当某出门时觉得凉飕飕的,偶尔会冻得流鼻涕的时候,这是可以开始秋冬进补的子了。其实,在这个时节之前,很多人已经开始想吃肉食了,这是身体对于气温变化自然而然的反应,不用我们自己判断,身体已经替我们发出了信号:到了应该进补的季节了。
如果需要一个具体时间的话,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阳历10月1前后是个不错的子。的确,从节气上来说,从“立秋”开始,已经算是进人秋天了。但是立秋是在阳历8月7到8月9,这个时候暑气还很重,吃些寒凉的食物避中暑比吃些温热的食物进补更为重要。立秋之后,虽然气温逐渐下降,但是在很多地区,还有可能会出现气温回升的情况,称为“秋老虎”,这段时间也不适合进补。到了阳历10月1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比较低了(当然,还有局部地区气温较高),人们已经感觉到了寒意,并且很少会有气温回升的可能。因此,在阳历10月1前后进补,时机比较合适了。
古人早有类似的论述。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老食疗中说:“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勿进肥羹,酥酒酪等,则无他矣。”可见,孙思邈是以“秋分”作为开始秋冬进补的时间。“秋分”是在阳历的9月22到9月24,和阳历10月1处于同一个时间段。而且,阳历10月1前后,有我国的传统节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很多地区都有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喝菊花酒的民间俗。
关于这个俗,有一个民间的传说。相传古代的时候,有个瘟魔到处肆虐,百姓非常害怕。有一位懂得的高人告诉百姓,九月初九这,瘟魔又要出来作乱了。他让百姓在这都到山上避难,并且每人要喝一点菊花酒,还要拿着一片茱萸叶。等到九月初九这,瘟魔果然出来作乱,它看到百姓都站在高高的山上,气得哇哇大叫。瘟魔想要冲上山,却被菊花酒和茱萸叶的味道吓得不敢前进。这时,高人拔出宝剑,杀掉了瘟魔,从此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瘟魔作乱了。这个传说在南朝梁代吴均的ⅸ续齐谐记中有类似的记载。
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判断,瘟魔云云,都是古人的神话传说,不是真事。但从这则传说中,我们可以猜出重阳节俗的来历多半和疾病有关。重阳节正好是开始降温的时节,从重阳往后,寒气越来越重,如果不注意,人们容易得和寒邪有关的疾病。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人们经过不断的尝试,结出了户外锻炼(登高)、喝菊花酒和插茱萸可以疾病的经验。p18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