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文言文品鉴/名师赏读课 高中基础知识 徐昌才|责编:肖贵 新华正版
  • 高中文言文品鉴/名师赏读课 高中基础知识 徐昌才|责编:肖贵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中文言文品鉴/名师赏读课 高中基础知识 徐昌才|责编:肖贵 新华正版

14.5 4.1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昌才|责编:肖贵

出版社文化发展

ISBN9787514230383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03页

定价35元

货号708_9787514230383

上书时间2024-05-19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这是一套真正的人文素质养成之书、精神生命培育之书;它能够帮助读者读书、审美、广才、增能、养心,既有助于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涵养生命气象,也能辅助读者应对眼前的学业试以及将来的种种人生试。

目录:

辑·漫溯经典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
  咬文嚼字品情思——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赏读
  比较拓展品人物——刘向《荆轲刺秦王》赏读
  设疑置问品人物——司马迁《鸿门宴》赏读
  咬文嚼字品情意——王羲之《兰亭集序》赏读
  品读词句悟情思——苏轼《赤壁赋》赏读
  切“题”顺“路”析主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读
  虚词不虚意味长——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赏读
  选点深析探主旨——荀子《劝学》赏读
  理清文路读《劝学》
  对比反衬论“过秦”——贾谊《过秦论》赏读
  精研深析探主旨——贾谊《过秦论》赏读
  聚焦词句理思路——韩愈《师说》赏读
  聚焦标题解文意——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赏读
  理,品语言,悟对比——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赏读
  铁骨铮铮傲天地——班固《苏武传》赏读
  不慕荣利品自高——范晔《张衡传》赏读
  激情四赞南昌——王勃《滕王阁序》赏读
  无功无名逍遥——庄周《》赏读
  至诚至情千古泪——李密《陈情表》赏读
第二辑·对话经典
  大孤小孤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赏读
  人生所好贵在“道”——庄周《庖丁解牛》赏读
  一字立骨品人物——司马迁《项羽之死》赏读
  哀而不鉴亦复哀——杜牧《阿房宫赋》赏读
  形象铺排论“六国”——苏洵《六国论》赏读
  孔子怎样做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读
  一言一语话理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读
  孔子为什么“喟然”长叹
  品读文句,透视人物——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赏读
  悲凉人生中的缕缕温情———归有光《项脊轩志》赏读
  延伸拓展明智慧——《论语》十则赏读
  功成弗居永不去——《老子》五章赏读
  抓住关系析形象——左丘明《晋灵公不君》赏读
  如何学文言文——给读者朋友的一封信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昌才老师为高中生精心编写的一本关于文言文品鉴的图书。本书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课外延伸阅读等文言文篇目进行编写。本书旨在激发对传统的热爱,提升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提高的文学素养。
    本书是真正的人文素质养成之书、精神生命培育之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学语文,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源于多年实践的思和发现,又注意吸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既博采众长,又有个人的感悟和心得。因此本书的文言文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课文讲解,也不同于高深的学术鉴赏,而是针对中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善于抓住诗文的重点、难点、亮点,忠于文本,细读文本,深耕文本,帮助读者理解欣赏原作的特,知道它好在哪里,又知道怎样去品味原作的好处、妙处。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鉴赏诗文,注重趣味、可读、启发、示范。讲求学以致用,适当扩充、引申,对接生活,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同时,打通课内外,贯通古与今,既有醇厚的古典气质,又具轻盈的现代气息。

作者简介:

徐昌才,笔名偃月公子,侗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长沙市社会科学人才,长沙市雅礼中学教师,文汇报语文报专栏作家。已发表教研、文学和散文随笔1000多篇,出版古典诗词鉴赏专著16部,语文专著4部。现主要致力于语文、诗词、文学和散文随笔的研究与写作。其中,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被成都市教师读书沙龙选定为教师阅读图书,一腔诗意向唐朝风情雅韵在宋词入选吉林省中小暑阅读书目。随笔集一眼抵过万千爱获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系列作品远销、台湾、本、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

精彩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
    烛之武退秦师
    [东周]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散文名篇,清人编订的古文观止将其收录其内,可见其价值非同寻常。它不仅语言精练简洁,生动传神,形象个鲜明,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复杂,包罗万象,而且情节结构、布局谋篇也是匠心独运,堪称典范。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
    离合变幻的对比美
    秦晋联盟,貌合神离,松散虚幻,缺乏坚实的结盟基础和统一的指挥调度,这从自然段的简洁叙事可以看得出来。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二者全属晋郑宿怨而与秦无关,秦军不过是作为盟友援军被牵扯进来,为晋所用而已。“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围攻郑国,秦晋驻军又分列两处,且相距遥远。从空间上来讲,这也为下文烛之武的离间秦晋及秦郑的秘密接触不易为晋人及时掌握提供了可能,也从侧面说明秦晋围郑缺乏周密的军事部署和统一的指挥调度,很有可能是利令智昏,各有所图。
    至于主体部分写到烛之武离间成功更是证明了秦晋结盟的脆弱松散,不堪一击。相反,郑国君臣力量的整合配置大不相同。当强敌压境,国势孤危之时,势单力薄的郑国虽然有盾(烛之武的英雄末路、壮志未酬与郑伯的有眼无珠、埋没人才之间的),但君臣之间却能够捐弃前嫌,团结协力,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这种“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凝聚力是强大秦晋所缺乏的。强国结盟的貌合神离、脆弱松散与郑部君臣的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文章更有力地凸现了主人公烛之武的超群才干和惊世智慧。
    不露痕迹的对应美
    全文的情节结构可以说是里应外合,前呼后应,一线贯穿,层次井然,叙事张驰有度,圆美隽逸。首段埋设伏线,伏线有二,一是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二是两军阵列态势:“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从原因上讲,秦晋围郑,以晋为主,秦为辅,且与秦无关,秦国接近没有必要死心踏地增援晋国。这为烛之武的巧言离间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郑人化敌为友,争取秦国准备了先决条件。而秦晋驻军分列两处,缺乏周密部署和统一指挥,这既为烛之武的离间秦晋和秦郑的暗中勾通提供了便利,又使郑国的计划有了成功的可能。有了以上铺陈,文章自然地进入主干部分,“说辞为一篇之主”,这段说辞分四层展开。首先,指出“亡郑”只能“陪邻”,即扩张晋的势力范围,而于秦无益,因为秦郑之间隔着一个晋国,即使灭了郑,秦国也不可能跨越晋国而将郑国纳入自己的版图。这种态势,一经点明,秦人是不可能不折服的。那么,反之又如何呢?所以第二层便反说,指明若舍郑不攻,秦国向东发展,反而有了一个补给军粮的通道,于秦无害而实惠,这一点对地处偏僻西隅而又时时也在图谋向东扩展的秦国来说,无疑极具诱惑力,自然也易于为秦君所接受。但作为说客,烛之武不能不估计到另外一种可能,那是晋独占郑的同时,许秦以割让晋国西部部分土地作为交换条件,以换取秦国的支持,因此,第三层便引晋背秦约为例,说明晋背信弃义,朝令夕改,不可信任,破除秦对传统盟国晋国的幻想。至此,利害得失已说得十分明确了,但烛之武犹嫌不足,再推进一层,指出亡郑的结果不只是“陪邻”,更主要的是,晋国强大以后,贪欲更大,向东亡郑之后,势必向西扩张,因而“阙秦”便势所必然。四层意思,三层言害,一层言利,语语在理,句句动心,尤其是说晋不可信任和肆其西封势必阙秦两层,令人毛骨悚然,不能不使秦穆公为之震动,有拨云见之感了。
    烛之武的游说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秦伯说(悦),与郑人盟。”不只如此,还留下将士为郑镇守,以备晋军入侵,自己则率军回国。晋人见秦人背约,大势已去。尽管心中愤愤然,但多方权衡之后,也不得不撤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