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纯美典藏版)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编者:思履 新华正版
  • 道德经(纯美典藏版)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编者:思履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经(纯美典藏版)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编者:思履 新华正版

14.2 3.0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老子|编者:思履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73656

出版时间201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37页

字数0.69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412_9787511373656

上书时间2024-05-19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道经
  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多言数穷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宜戒轻躁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柔弱刚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德经
  第三十八章  处实去华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或损或益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益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抱大道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第六十七章  持保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矣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功成不处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内容简介:

老子著的道德经(纯美典藏版)收录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一方面,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全书体例科学合理,可读强,是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佳作。

精彩内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式:这里可以理解为法则。伐:夸耀。矜(jīn):自高自大的意思。莫:没有谁。    【译文】    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反而能得到伸展,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解析】    在本章中,老子论述的重点在于“不争”。在老子看来,不争符合“道”的本质,炫耀、贪婪、争强好胜之人违反了道,所以注定会落得不幸的下场。    老子在开篇说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尽管这六个短语分别指代六种接近不同的事物,但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道理,那是“委曲求全”。这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谦逊的生活态度。对于除人以外的诸多生物而言,委曲求全实能保全命,以受外来的伤害,这在程度上可以将其界定为一种寻求自保的大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本章则再次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用“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来阐述道顺其自然的理论。如“洼与盈”,“洼”如同一只空杯,“盈”如盛满水的杯子,也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水。可普通人看问题却很片面,要么看不到深层内容,要么看不到相反的一面。可是圣人却能遵循和运用道,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即便是在人类之外的生物圈中,仍存在着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各种生物为了生存,不得不施展自己的生存。比如变龙,它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它的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有些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然后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生理变化,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其是当之无愧的“高手”。又如蛇,蛇是一种柔软的动物,正因为它柔软,所以它才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躲避敌人的进攻,并自由前行而不受外界环境的阻挠。如蛇像木棒一样坚硬,它还能自由前行吗?这听起来觉得可笑,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它违背常理,即我们所说的“大道”。大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为人类所感知,“德”是“道”的体现,它体现了道的无行无为。(p1141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