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红与萧军:时代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郭敏利 新华正版
  • 萧红与萧军:时代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郭敏利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红与萧军:时代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郭敏利 新华正版

15.7 3.3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敏利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17683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48元

货号703_9787520517683

上书时间2024-05-17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有情花落无情居
才女成长呼兰乡
才华蕴藉笑语频
多情女子无情客
一波三折错识君
逢郎欲语低头笑
旅馆遭弃险被
一见钟情两相痴
在爱与痛的边缘
获得拯救的新生
只愿君心似我心
商市街难熬的冬
“牵牛坊”的短暂快乐
跋涉的美好时代
红袖添香剪烛窗
哈尔滨不眠夜
青岛,一座美丽之城
两部名著的诞生
流浪,去来匆匆
人生得意马蹄疾
困窘中书信相交
与恩师初次相见
跻身文坛初露头
二萧的辉煌时代
人到情多情转薄
夜阑卧听风吹雨
梦中姑娘的到来
苦杯一无处宣泄的爱
鲁迅家的常客
屏山遮断相恩路
异国他乡的逃避
寂寞相思浅纸诉
惊闻恩师离世之痛
沙粒——卑微的爱
画眉深浅有时无
上海,心痛的重逢
爱与不爱的煎熬
北上,再一次逃避
鸿雁传书解心结
人生自是有情痴
战乱中的逃亡
与《七月》结缘的相识
小金龙巷三人行
临汾-后的终结
可怜无定河边骨
三郎,永远的分别
甘与不甘的纠缠
战争中四处漂泊
——孤独的守望

内容简介:

他们是一对患难与共的自由之鸟,在那个包办婚姻盛行的时代,她背弃家庭,不顾世俗的偏见与他相携而行。他慷慨豪侠,对她一见钟情,在诗与火的岁月里为她搭建一处遮蔽风雨的爱巢。在外人眼中,他们是三十年代令人艳羡的文学伉俪,一个词采风华,一个风流潇洒,冷夜画眉、红袖添香,从荒凉的东北到浪漫的海滨,再到上海的十里洋场,一场情爱悲歌,两座城池倾覆,萧红与萧军,现代文学目前留给人无限遐想和感叹的爱情传奇。

精彩内容:

    才女成长呼兰乡    她满腹才情,温婉丽,却几多悲苦,半世心酸;她红尘情深,任行任,却流落天涯,孤苦而去;她三十一年的一生极其短暂,却精彩纷呈,绚烂夺目,在中国近代文学目前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张廼莹,后世人眼中“30年代的洛神”——萧红。    故去后的萧红身上有太多的光环,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这个出生在东北之乡的女作家身上,一方面是她卓绝的才情打动了世人,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是她多情而凄苦的神秘命运,深深地吸引着后人走进她的故事,去探索她的传奇。    褪去才女的虚名,那个乳名荣华的女子,也不过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河县一个地主家庭出生的普通女子。    1911年辛亥前夕,满清王朝的很后一个冬天,也显得格外的寒冷,正如萧红在自己的小说呼兰河传的开篇中描绘的那种“冻”,大地被冻裂了,手被冻裂了,连人也被冻在地上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冷,没有去过东北的人,是很难想象这情景的。    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的东北,荒凉的大地上幸存下来的人们在仲夏时节,终于褪去对的恐惧,慢慢归于静。    对于哈尔滨呼兰河县这个贫瘠的小地方而言,这一年的端午,却是为后人所乐道的一个重要子。一百年后,这片不为人知的土地,将因为一个凡的女婴的出生而为后人所熟知,甚至他们的后人也引以为荣。    张家在当地属于家境殷实,颇有名望的家族,自打张维帧老人的儿子过世,过继的儿子张廷举转眼间也已二十三岁了。这,对张家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子,张廷举的妻子姜玉兰即将产子,若是男孩,便是长房长孙。一家人殷殷期待,谁也没有设想过一个女孩的出生,甚至包括厢房那个正忍受着分娩之痛的年轻女人。    期待越深。失望便更深。这大概是成年后的萧红的印象里,除了祖父之外,其他亲人都面目阴冷、淡漠无情的重要原因吧!她的父亲、母亲、祖母都太希望一个男孩的出生,给这个家族注入可以承继香火的力量了,而萧红的出生恰恰粉碎了他们的这种期望。    爱之深则恨之切。萧红的童年便是在家族的这种“恨”所产生的后遗症中度过的。    我们读她的小说,无论是生死场,还是呼兰河传,对家乡和家的描写都缺少了温暖和温情的展现,更多的则是黑暗和荒凉,甚至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她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再没有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可见,亲人的冷漠是萧红一生的阴影。    专享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萧红的祖父,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从短暂的失望中调节过来,粉鲜活的小生命很快便俘获了他那颗苍老的心,他欣喜地接受了这个女孩,并将一腔的爱意都倾注到她的身上,这是萧红童年专享温暖的光亮。    萧红与萧军这对患难爱人,能一见倾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太多的相同,相似的经历让他们的心贴得更紧。萧军七月大时丧母,父亲的冷酷无情,让他与祖父彼此相依,这一点与萧红的成长经历是伺其相似。    可以想象,两个有着相似情感体验的青年,在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里,谈起了童年,谈起了祖父,谈起了父亲,爱和恨让他们的心瞬间相契。    萧红的父亲并非一个传统的文人,也许是因为师范学校,又多年从教的原因,他在萧红的印象里是严苛的,冷酷的,加之常年在外,偶尔回家。对萧红也是关注甚少。    萧红的母亲,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女人,眼见女儿的出生没有为自己在张家的地位带来改变,便投入到新一轮孕育香火的奋斗中去了,对萧红更是无暇顾及。    冬去春来,贫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并没有因民国的成立而有太多的改变,反而是军阀的混战使这个本落魄的小城雪上加霜。    转眼间,萧红五岁了。五岁之前,萧红的世界便是祖父的后花园,在那里,她与祖父一起种草种花,追蝴蝶,捉青蚂蚱,摘黄瓜,采倭瓜花。也许每一个孩子童年的回忆里都有那么一处可以让自己自由放飞的处所,正如鲁迅的“百草园”,而后花园便是萧红放飞自我的天地。    作为才女的萧红,有着细腻的情感,倔强的格,这与她童年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得不说,正是与祖父在后花园的这几年闲散放任的成长,让萧红有了一颗不羁的心。走出这个令人窒息的、荒凉的、冷漠的家,不仅仅是在她逃离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时才产生的举动,这一想法,在五岁的萧红心里已经开始萌生了。    五岁那年,萧红次接触了生死。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