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界点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 经济理论、法规 刘长征 新华正版
  • 临界点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 经济理论、法规 刘长征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临界点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 经济理论、法规 刘长征 新华正版

50.5 5.7折 8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长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29341

出版时间202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560页

字数204千字

定价89元

货号300_9787111729341

上书时间2024-05-12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中国如何从“制造”向“强国制造”转型?本书阐述中国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探索中国化的希望与未来。宋志老师作序!林毅夫老师、张晓波老师、陈仁尧老师、张宇伟老师、文一老师、刘春华老师、联合!

目录:

序中国管理实践智慧:让世界更美好

赞誉

自序中国化的希望与未来

导论与化进程

上篇化进程与中国独特改革道路

章先发与后发003

一、先发的崛起004

(一)从《国富论》到004

(二)七国集团006

(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007

二、全球化与产业转移009

(一)部分纺织业的产业转型升级011

(二)全球化: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转移013

第二章迭起与兴衰015

一、欧美的化进程015

(一)欧洲:从大航海到016

(二)北美地区对西欧的赶超017

二、亚洲的化进程020

(一)本的化进程020

(二)韩国和新加坡的化进程023

三、拉美化及“中等收入陷阱”025

第三章中国化进程与独特道路029

一、强国富民的探索029

二、中国化启动与渐进式双轨制改革032

(一)有效市场与价格双轨制032

(二)从双轨制到经济特区033

三、中国化进程发展阶段034

(一)1978~1995年:轻启动阶段035

(二)1996~2010年:重发展阶段040

(三)2011~2035年:高端制造业赶超阶段047

(四)2035~2049年:数据科技创新阶段051

结与思056

中篇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

第四章新结构经济学与产业钻石模型061

一、新结构经济学与产业发展转型逻辑063

(一)要素禀赋结构与比较优势063

(二)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066

(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自生能力069

二、产业特征与分类:五大产业与转型升级071

(一)从追赶、领先到换道超车:五大产业类型072

(二)五大产业类型的发展战略与转型升级075

三、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078

(一)比较优势与后来者优势079

(二)有效市场与有为080

(三)交易成本与产业转移081

四、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钻石模型082

(一)产业组织理论与框架083

(二)产业钻石模型与分析逻辑085

(三)产业钻石模型优点与五大产业类型应用089

第五章汽车产业案例分析091

一、汽车诞生与产业崛起092

(一)汽车产业发展简史092

(二)汽车产业发展特征095

二、汽车产业转移与技术扩散098

(一)次转移:从德国发明到美国制造099

(二)第二次转移:回归欧洲多元化风格104

(三)第三次转移:本汽车崛起的“精益模式”105

(四)第四次转移:开辟中国“新能源时代”109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112

(一)技术创新与“换道超车”112

(二)产业政策与新能源汽车发展114

第六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117

一、1.0时代:我们要有自己的汽车118

二、2.0时代:合资经营可以办121

三、3.0时代:民营汽车企业的崛起125

四、4.0时代:新能源汽车时代与换道超车129

第七章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使命140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142

二、有为与产业政策145

三、供给侧的比较优势和后来者优势149

四、需求侧超大市场规模效应151

结与思154

下篇企业理论与发展历程

第八章企业从何而来163

一、企业劳动分工理论166

二、企业生产决策理论168

三、企业交易成本理论170

四、企业竞争战略理论172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73

(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174

第九章企业自生能力理论177

一、企业自生能力eigp分析框架181

二、企业自生能力与企业类型划分186

三、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195

(一)企业自生能力与产业均利润195

(二)企业竞争能力与产业超额利润197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垄断”利润198

四、企业自生能力理论框架的案例应用分析199

(一)比亚迪,从电池大王到新能源汽车领先者199

(二)福耀集团,从乡镇企业到中国汽车玻璃大王208

(三)三星集团,从商贸创业到芯片制造业214

第十章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与新征程221

一、企业家定义与特质222

二、中国企业家来源与分类225

三、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含义与价值231

四、中国供给侧比较优势234

五、需求侧超大市场规模效应优势236

结与思239

参文献242

后记24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逻辑是通过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化进程,中观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微观企业与企业家的精神与才能透视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中国企业家和研究者共同分享领悟。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进行梳理,揭示实现路径,提出创新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框架。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每篇由约三四个章节构成。
上篇主要宏观分析中国化进程及其背后的逻辑关系;中篇主要分析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
下篇主要研究分析中国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以及中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