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月工程 文教科普读物 作者 新华正版
  • 探月工程 文教科普读物 作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探月工程 文教科普读物 作者 新华正版

14.1 4.7折 29.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4834664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00页

字数13千字

定价29.8元

货号300_9787554834664

上书时间2024-05-07

凡凡图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了各项重大任务的首位,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充分体现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是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世情国情的准确把握。本丛书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纳米材料、现代通信、激光科技、新能源等具有前瞻、战略的重大科技发展领域,聚合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等一线科学家或工程师,为读者通俗易懂地讲述科技前沿基本理论、发展概貌及应用情况,展现我国重大科技成,记载我国科学家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筚路蓝缕,让读者打开对未来科技世界的无限想象空间,领略先辈们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

目录:

章宏伟嫦娥工程

1.1十年一剑

1.2三大战役

1.3绕月普查

1.4落月详查

1.5采样返回

第二章普查旗开得胜

2.1探月利器

2.2奔月之路

2.3飞行历程

2.4八大"神眼"

2.5其他系统

第三章地外星球漫游

3.1先头部队

3.2拓展试验

3.3落月

3.4着陆利器

3.5"玉兔"巡视

第四章采回月球样品

4.1一马当先

4.2器舱组合

4.3变形金刚

4.411个阶段

4.5五个""

第五章四期别开生面

5.1月背奥秘

5.2"鹊桥"先行

5.3世界

5.4技高一筹

5.5未来展望

内容简介: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本书以我国探月工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我国从探月工程启动,历经“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再到“嫦娥五号”成功月球采样返回所面对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并对我国探月工程中的人物、事迹、知识和优选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面展示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辉煌历程和成。

作者简介:

汤书昆,技大学科学传播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法人代表。                 庞之浩,中国航天五院512所研究员,神舟传媒公司首席科学传播顾问,中国宇航学会会员,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普作家协会会员,多次担任电视台直播嘉宾。  隋彦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际交流中心科技交流事业部航天科技馆建设主管

精彩内容: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人类已发130多个月球探测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月球进行探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探月可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月球上有100多种矿物。其中5种是地球上没有的;月球上有大量的安全高效、无污染的新型核聚变燃料氦3,如能充分开发利用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可以生产特殊的合金、光导纤维和药品等。
    探月能带动和促进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包括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机器人技术、遥测技术等,可带动多学科交、渗透、共同发展。
    探月可促进深空探测活动的发展。它可为进行更大范围的深空探测作技术准备,也能作为未来深空探测的跳板,为火星探测做准备。
    探月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月球探测工程技术的优化和二次开发,可以带动经济领域技术的发展。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彩超、条形码、气垫运动鞋、数字血压计、重症监护等许多技术都是从探月技术转到民用的。
    探月可推进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探月工程起点高、有特、有创新,具有很强的科学、探索、开放,国与国之间适合以此开展航天领域的合作。
    早在1991年,时任“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的闵桂荣院士提出中国应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并成立了“863月球探测课题组”。1993年,航天局组织专家论证了利用因其他任务延迟而空余的一枚“长征三号甲”,发一颗人造物体硬着陆月球的计划。
    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重返月球计划,欧洲、俄罗斯、本和印度等也相继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世界上掀起第二轮探月热潮。当时我国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可行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论证;后,专家们认为我国已经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可用有限的资金发一颗绕月探测器,并以此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月球探测方案。
    但由于当时我国对月球探测尚无清晰的发展规划,缺乏长期、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同时,我国的经济环境刚刚好转,航天基础还不像这样扎实,以当时的技术只能做到简单的环月飞行,对科技发展贡献有限,尤其是当时我国正在实施载人航天计划,所以这一探月计划并未真正启动。
    不过,我国的月球探测研究工作并没有因此停下。1996年,我国完成了绕月探测器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国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和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完成了绕月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之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从2002年起,国科工织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综合立项论证工作。
    2004年1月23,院正式批准了月球探测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这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4年2月25,经院批准,我国成立绕月探测工程小组,并召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绕月探测工程研制要求,同时宣布: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于当起正式实施。并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战略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且持续发展,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月工程的实施,可突破无人月球探测的主要关键技术,实现对月球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和采样返回,形成探测器、深空测控网和运载等一系列功能单元和自主创新的月球科研成果,使我国具备开展无人月球探测的基本能力:能初步建立中国深空探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体系及创新团队,为空间科学研究和深空探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