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29 7.4折 39 全新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庞立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0541

上书时间2024-06-28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庞立生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79209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作者简介】
    庞立生,1971年生,山东郯城县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获评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受聘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性社会理论、意识形态建设与当代精神生活问题。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出版《理性的生存论意蕴》《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批判》《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方法》等学术专著,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当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反思现代性的理路与趋向

  一、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文化理论批判的视域转换

  二、现代性批判的全球化语境

  三、对现代性的建设性重写

第二章  现代性社会理论:经典传统与发展逻辑

  一、现代性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

  二、现代性社会理论传统的当代扩展

  三、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批判传统及其思想效应

第三章  现代性的变革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趋向

  一、寻求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理解

  二、强化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和人文性向度

  三、多元现代性的发展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

  四、超越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

第四章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一、当代伦理学变革的思想理路

  二、伦理学变革的基本方向

  三、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

第五章  “哲学的转向”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

  一、哲学观变革与现代性问题

  二、哲学转向的三重向度

  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第六章  布迪厄与马克思:社会实践理论的契合与分野

  一、作为社会理论起点的实践概念及其方法论取向

  二、阶级与资本:对社会生活结构的实践论分析与批判

  三、马克思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比较的启示

第七章  阿伦特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

  一、劳动观与劳动论题

  二、马克思劳动理论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视域

  三、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理论的不同归宿

第八章  当代辩证法的生存论态度与人文旨趣

  一、人的生命本性和生活活动:辩证法的人学根基

  二、人的生存的理性态度:辩证法敞开的人生态度

  三、时代精神状况:知性的对立与存在的焦虑

  四、当代辩证法的价值旨趣:挺立个体内在超越的精神生活

第九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发展问题

  一、哲学发展的个性化趋向

  二、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到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追求

  三、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哲学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前提

  四、深度对话: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生成之路

第十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嬗变与发展态势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分化流变与理论性质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谱系与理论形态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态势

第十一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一、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问题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

  三、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实践模式的反思

  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意义与中国意识

第十二章  “哲学的终结”与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之思

  一、“语言转向”与“哲学的终结”

  二、“哲学的终结”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

  三、当代哲学自我形象的重塑——走向后哲学文化?

  四、走向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体验之思

第十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

  一、精神生活的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传统

  二、精神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精神生活现代性状况的批判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物化处境的扬弃

第十四章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

  一、精神生活的物化:“物化时代”的消极历史效应

  二、精神生活物化困境的超越与扬弃

  三、文化自觉与精神家园

  四、融入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与当代使命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教养

  一、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文明教养与思想张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价值自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敞开一种新的文明类型的哲学实践

第十六章  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与哲学憧憬

  一、文化自觉:反省与厘清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

  二、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根基

  三、时代的“言外之意”与民族复兴的哲学憧憬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