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
  •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
  •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
  •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

60 九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牟钟鉴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631

上书时间2024-06-11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牟钟鉴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408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两书兼去百家之长、尽弃百家之短,从内容上而言包罗万象,兼综儒墨道法等学派,但从思想旨趣而言,又难以尽归一家。故以其“杂”而传于后世。
  牟钟鉴编著的《与思想研究》并不以“杂”来界定两书,而是因“容”来标榜其思维成果。《与思想研究》把《吕氏春秋》与《淮南子》一并研究是一个创举,认为两书之间有着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关系。首先,两书的主导思想都是道家,从学派归属而言当属秦汉道家;其次,两书同处于为统一的封建帝国确立统治思想的准备时期,《淮南子》则是以《吕氏春秋》为蓝本而写成的,不过,由于时间的发展和两者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淮南子》显得更为丰富和系统。
  再次,两书都以道家为底色,吸收了儒学的成果,而这种儒道互补是理解中国人性格的关键。最后,两书的风格影响了魏晋玄学,而其思维成果则影响了宋明理学,包括向我们今人提供的具有道家色彩的精神财富如包容精神、超迈风度、辩证思维、自然哲学、个体意识等。
【作者简介】
     牟钟鉴

男,1939年5月生,山东烟台人。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中国哲学史方向研究生毕业。1966年4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1987年底调转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工作至今。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985工程”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佛学与宗教学理论基地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顾问等。

主要著作:《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中国道教》、《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宗教·文艺·民俗》、《中国宗教通史》(与张践合写)、《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与吕大吉合写)、《道教通论》(主编)、《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合写)等。发表论文28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
【目录】
再版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吕氏春秋》的思想

  一、《吕氏春秋》的史料考辨问题

  二、《吕氏春秋》的特色与思想构成

  三、《吕氏春秋》的宇宙观和天人关系说

  四、《吕氏春秋》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观

  五、《吕氏春秋》论认识及思维经验教训

  六、《吕氏春秋》的人生论

  七、《吕氏春秋》的军事理论

  八、《吕氏春秋》的音乐理论

  九、《吕氏春秋》的历史地位

  附录  历代有关《吕氏春秋》的考评辑要

第二部分  《淮南子》的思想

  一、《淮南子》的成书与结构

  二、《淮南子》论“道”与宇宙演化

  三、《淮南子》的“无为”新说与认识论

  四、《淮南子》的生命观

  五、《淮南子》的历史辩证法及其局限

  六、《淮南子》与《吕氏春秋》在社会政治思想上的异同

  七、《淮南子》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附录  历代有关《淮南子》的考评辑要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