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草》释义
  • 《野草》释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野草》释义

12 2.7折 45 九品

库存2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安湖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949

上书时间2024-05-26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安湖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9885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2页
  • 字数 272千字
【内容简介】
“鲁迅是一个战斗的作者。他的创作,志在革新,并不专为表现自己,更从不借此报私仇。他的方法,是通过典型的创造,揭露社会病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多次说过,他的创作“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鲁迅有些作品,也往往夹杂着他自己或其他人的片断事迹;但经过他的加工改造,就成为一个全新的典型形象的一部分,和原型倒不相干了。例如,我们从《孤独者》的魏连殳、《端午节》的方玄绰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点鲁迅自己的影子,但不能说他们就是鲁迅。只抓住原型不放,看见有一点甲的事迹就认为是写甲,有一点乙的事迹就认为是写乙,就此穿凿附会,妄加猜测,自以为独得作品的秘密,其实只说明自己对典型创造的无知。《野草》虽然不是小说,但作者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也大都经过加工改造,成为典型化的人物和事件,其意义远不是某些个人及其隐私可比拟的。把《野草》说成是作者个人情爱隐私的记录,是对它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否定,也是对作者一贯的创作思想的否定。”这是来自陈安湖的《野草释义》的节选部分。
【作者简介】
  陈安湖,1927年10月出生,广西玉林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52年底至1953年春,任教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后调至武昌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次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曾被选为湖北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任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1985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生平在鲁迅思想和作品研究方面用力颇多。主要著作有《鲁迅论稿》、《鲁迅研究三十年集》、《为鲁迅声辩》等,此外曾主编两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中外文学名著词典》、《中外文学社团流派词典》等。 
【目录】
《野草》问题杂谈(一)(代序)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附录

说《雪》

关于《雪》的论辩 

《野草》问题杂谈(二)

《野草》问题杂谈(三)

《野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问题商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