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以制度主义为视角
  • 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以制度主义为视角
  • 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以制度主义为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以制度主义为视角

59 九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京安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278

上书时间2024-05-23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京安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0094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内容简介】
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经历了闭关锁国、改革开放和日臻完善的发展阶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诸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比如外贸法律制度在供需关系、交易费用、制度功能以及绩效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立法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执法和司法效率低下;守法的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体制原因,也有非体制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要完善中国外贸法律制度,一是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转变传统的法学研究观念和思路;二是在执法、司法领域要建立相独立的司法运行体制、高效的执法司法程序、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以及相应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三是在中国外贸法律制度未来路径变迁的轨迹上,要避免外贸法律制度变迁走向“锁定”,学会在国际游戏中通过多方博弈获取最大利益。
《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以制度主义视角》初次将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外贸法律制度的系统研究、重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中的绩效、需求与供给、交易成本分析、制度功能等理论对中国外贸法律制度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运用这种理论研究中国外贸法律制度,既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也能使理论研究更有价值。
【作者简介】
朱京安,男,陕西周至人,法学博士,国际经济法专业,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先后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兰州大学法学院和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习,在西北大学法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任教,曾任法律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法学家。兼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天津市政府法律咨询专家。近年来出版个人专著4部,主编出版教材7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际贸易法,近年来在绿色壁垒贸易法律问题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先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入世与我国《对外贸易法》的修改问题
二、对外贸易管理的一般措施
三、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我国服务贸易立法
四、贸易救济法律制度
第三节本书研究的方法、框架和主要创新努力
一、研究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方法
二、本书的基本框架
三、本书的主要创新努力

第二章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研究的制度主义视角
第一节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二、贸易保护理论
三、传统外贸理论对研究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缺失
第二节有关的法学理论
一、公法和私法理论的属性及其基本范畴
二、公法与私法理论在外贸法制研究上的适用性问题
第三节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
一、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
二、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中国外贸法制度迁的现状
第一节中国外贸法律度变迁的历史路径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自我发展阶段
二、1987年以来的对外开放阶段
三、21世经以来的全面开放阶段
第二节中国外贸法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制度供给明显增加
二、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交易成本有所下降
三、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绩效有所改善
第三节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的内部制约因素
二、入世对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压力

第四章中国外贸法律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高交易费用问题
一、中国外贸法律制度高交易费用的主要表现
二、中国外贸法律制度高交易费用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功能不足问题
一、中国外贸法律制度的初步功能实现
二、中国外贸法律在制度功能上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中国外贸法律制度改进的思路
结语:回顾与展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