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庵文库:字学缀言
  • 六庵文库:字学缀言
  • 六庵文库:字学缀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六庵文库:字学缀言

82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志强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919

上书时间2024-05-21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林志强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38718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6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六庵文库
【内容简介】
  《六庵文库:字学缀言》主要收录作者有关汉字学的研究论文,涉及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文字和现代汉字有关问题的研究。汉字现象方面主要讨论了“同象异字现象”“行废现象”“讹变现象”和“字说现象”;汉字理论方面主要讨论了原始思维与文字创造、汉字形义关系的动态结构、会意思维、汉字结构类型理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等问题;卜辞专题方面主要研究了河岳卜辞和商代自然神崇拜的一些问题;汉碑文字方面主要探讨了隶定古文和汉碑俗字;古本《尚书》方面主要利用新出材料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疏释,并探讨了卫包改字问题;《文源》研究包括《文源》取材问题、“声借”说以及《文源》具体条目的疏证。此外还涉及一些个体汉字的具体研究、对研究著述的评论、繁简沟通问题以及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六庵文库:字学缀言》的主要特色是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互相印证、文字现象与文字理论互相发明、古文字与今文字互相沟通,史论结合,重视实证,语言平实,叙述简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林志强,1964年生,福建古田人。本科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先后师从中山大学陈炜湛、曾宪通教授研习古文字,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点带头人等。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汉语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出版《汉字的阐释》《古本<尚书>文字研究》《汉字源流》《字源》等(含合作),在《古文字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字学报》《中国文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3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等。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教学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第二负责人)等。
【目录】
汉字现象阐释
试说汉字初文的“同象异字”现象
汉字行废现象琐议
关于汉字的讹变现象
论“字说”现象

汉字理论探索
原始思维、原始艺术与汉字创造
略论动态的汉字形义关系
20世纪汉字结构类型理论的新发展——以“三书说”和“新六书说”为例
论传抄古文的形态变化及相关问题
汉字理据的显隐与汉字和汉语的内在关系
关于汉字发展方向的思考
郑樵的汉字生成理论

卜辞专题研究
论卜辞河岳之神格
卜辞所见河岳神之地位
殷代河岳崇拜的衰落及其原因
卜辞所见殷人心目中的鬼神世界
福建南靖获赠甲骨文初探

汉碑文字札记
汉碑隶体古文述略
汉碑俗字缀述
谈谈汉碑文字中的讹混现象

古本《尚书》检说
新出材料与《尚书》文本的解读
据古本《尚书》论卫包改字
古本《尚书》文字疏证(七则)
古本《尚书》特殊字形举例
古本《尚书》特殊文字例说
古本《尚书》文字检说

《文源》字学疏证
《文源》取材三题
试论林义光的“声借”说
《文源》卷一选评
《文源》卷二选评
《文源》卷三选评

字林漫步心得
说“信”
“牵”字义证
字说三则
“贞鼎”、“贝鼎”、“则鼎”疏释
《说文解字》省形省声例证

字学著述选评
战国玉石文字研究述评:
赵明诚、李清照与古文字学
郑樵的文字学研究
《东观余论》中的语言文字研究缀述
实证创新,超乎前人——评赵平安博士《隶变研究》

现实问题思考
立足现实,沟通繁简
汉字知识的普及与传统文化的继承
走出误区:谈谈汉字学知识的运用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