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7 1.4折 49 九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向锐 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138

上书时间2023-09-09

丁老头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向锐 著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550414402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1页
  • 字数 30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在借签和综合关于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方法,揭示公司治理结构中通过引入审计委员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并此基础上构建起有关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的较为完整、综合的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向锐,男,1973年7月20日出生,重庆奉节人。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副教授,现就职于四川大学会计系。主要从事于资本市场的财务与会计研究,在《会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主研国家、省部级、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
【目录】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逻辑结构
1.4研究内容
1.5研究目标
1.6概念框架
1.7研究方法
1.8研究的主要创新与发展

2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2.1制度背景
2.2理论基础

3文献综述
3.1国外文献综述
3.2国内文献综述

4终极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环境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
4.1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制度背景
4.2文献回顾
4.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4研究设计
4.5实证结果与分析
4.6研究结论

5审计委员会设立的财富效应
5.1引言
5.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研究设计
5.4实证结果与分析
5.5横截面多元回归分析
5.6研究结论

6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影响因素
6.1引言
6.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6.3研究设计
6.4实证结果与分析
6.5稳健性检验
6.6研究结论

7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真实”业绩
7.1引言
7.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研究设计
7.4实证结果与分析
7.5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7.6研究结论

8审计委员会性别多元化与审计费用
8.1引言
8.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8.3研究设计
8.4实证结果与分析
8.5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8.6研究结论

9审计委员会女性董事个人特征与公司透明度
9.1引言
9.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9.3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9.4实证结果与分析
9.5研究结论

10审计委员会女性董事特征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
10.1引言
10.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3研究设计
10.4实证结果与分析
10.5稳健性检验
10.6研究结论

11结论、启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1.1主要结论
11.2相关启示
11.3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8年)
附录2《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
附录3《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实施细则》(2002年)
附录4《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1号)
附录5《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34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