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

签赠本

25 8.3折 30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海龙 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9

上书时间2024-08-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海龙 著
  •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4851575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3页
  • 字数 18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17-19世纪中欧枪械比较研究:以两次鸦片战争为重点》讲述了持枪步兵既是战场上的“清道夫”,也是战场上胜负的最后决定者。17—19世纪欧洲枪械技术领先于中国,并率先完成熟兵器革命,而清军长期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状态。欧洲枪械技术持续创新孕育出近代三次军事变革,清军仍蹈常袭故,致使在鸦片战争中虽拥有绝对优势兵力而不能取胜。洋务运动时期,清军开始由冷热兵器并用向以热兵器为主过渡,并研究出相应的梯式兵力配置战术。
【作者简介】
  宋海龙,河南方城人,1964年7月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先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哲学硕士)、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理学博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数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数部。
【目录】
摘要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关于枪械技术发展
2.2关于枪械生产及装备
2.3关于影响枪械发展的社会因素
2.4关于枪械发展的军事影响
2.5小结

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3.1研究内容
3.2研究方法
3.3创新点

4研究背景
4.1枪械技术演进概述
4.2小结

517—19世纪中国枪械技术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5.1鸦片战争前中国枪械技术的发展
5.2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枪械技术
5.3鸦片战争后中国枪械技术的发展
5.417—19世纪中国枪械及弹药生产情况
5.5小结

617—19世纪欧洲枪械技术发展及其军事影响
6.116—18世纪欧洲火门枪、火绳枪技术与“方阵战术”
6.1.1欧洲火门枪技术
6.1.2欧洲火绳枪技术
6.1.316—18世纪欧洲“方阵战术”
6.217—18世纪欧洲燧发枪技术及“线形战术”
6.2.1欧洲燧发枪技术
6.2.217—18世纪欧洲“线形战术”
6.3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击发枪技术及“纵队战术”
6.3.1欧洲击发枪技术
6.3.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纵队战术”
6.4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枪械发展及“散兵线战术”
6.4.1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枪械发展概况
6.4.2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的“散兵线战术”
6.5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枪械及弹药的制造
6.6小结

7中国与欧洲枪械技术及战术差异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8讨论
9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