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

从陈越光先生对作为志业的公益的深切敬意中,能够感受到他对中国公益人的激励和期望,其中也彰显了他作为行业前辈的责任感

55 7.3折 75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越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43193

出版时间2024-11

装帧平装

定价75元

上书时间2024-11-26

左右视界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从陈越光先生对作为志业的公益的深切敬意中,能够感受到他对中国公益人的激励和期望,其中也彰显了他作为行业前辈的责任感。

编辑推荐:

“以公益为志业”——中国公益界的通用语——是陈越光先生2019年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上提出的。在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要投身于公益呢?陈越光先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追问,在追问中深入,他认为,公益对一个社会,某种意义上就像水对于生命一样,当公益人投身公益之时,除了情怀、伦理和责任的感召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召唤。公益可以超越单纯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而成为与生命热情、生命追求合而为一的“志业”。作为公益界的领军人物,作者通过自身实践和对理论的探索,在本书中对公益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陈越光长期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演讲实录,分为志业、视野、修为、思想、探索、对话六个篇章。其中不仅有他关于慈善目标宗旨的深入思考,他进行慈善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有他对慈善思想的理论阐述。读者从书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公益慈善工作者的赤诚之心。

作者简介:

陈越光,198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西湖大学校董。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教授等。曾任“走向未来”丛书与杂志副主编,《中国残疾人》《中国农民》《科技中国》等杂志和《中国市场经济报》总编辑(主编)。著有《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谦卑》《以公益为志业》等。在参与公益事业中,被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社会责任先锋”“十大公益人物”“中国公益人物”“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贡献者”“《中国慈善家》2022年度人物”“2023年度十大华夏公益人物”等。

目录:

时代(代序)

绪论:公益的起源和目标

第一辑 志业:心怀日出

迎接我们心中的日出1

以公益为志业

历史内在的精神是理想主义的

在哪里见证你的真诚?——探寻第四世界扶贫国际运动的思想逻辑

百年基金会的愿景:方向与方法,胸怀与情怀

今夜,让我们仰望星空!

让智慧穿越欲望的迷障

说自己的心里话,倾听不同的声音

“伟大”是从伟大出发点的出发

以自己的脚步所至,走出一个远方

批判性思维中的建设性理性

致敬·过渡·意义

第二辑 视野:文化的疆界

跨文化视野下的慈善文化

为什么中国公益界有责任关注公益理论建设?

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视野中展开慈善研究

从我出发 直面问题 发出心声

为了心中飘过的那片白云

慈善文化的定义和结构层次

中国慈善文化研究与青年学者

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

标注时代新的思想高度

跨文化学在中国:成因与面向——兼论汤一介对跨文化研究的三个观点

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的意义

第三辑 修为:责任与谦卑

责任的三重境界:生存、意义、人性

承当思想的责任

基金会团队中的责任伦理

谦卑精神的理解与践行

在困境中寻找经验 在失败处领略英雄

我的进退之思

微笑的力量

“重建斯文”五问

迎风走浪 从容坚定

第四辑 思想:在苦难的海滩上结晶

思想之盐是在人类苦难的海滩上晒出来的

一种高尚的痛苦

崭新的世界源自那些创变未来的人们内心的呼唤

在苦难面前不沉默、不沉浸

做社会底线的守道者

那里有热情动人的沉思

在道德愿景中展开未来

汤一介先生能感动后人吗?

在思想史中了解思想

第五辑 探索:有思想的行动

整体思考人类进步之道

公益与商业,从问题走向问题的深入

善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的

面对另一种全球化

中国公益慈善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家族慈善的文化根基和社会价值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行动和本土经验的全球贡献

洞察时代 传承学术 理解人生——“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首讲致辞

时代如天,学术是地,人生为本

历史:可以在心中复活的过去——《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自序

第六辑 对话:从内心通向内心的小道

新世纪用什么来支撑我们的科学技术——对话中科院杨叔子院士

穿越时空的思想之光——对话“第四世界”秘书长白雅简

期待思想的闪电——对话《中国慈善家》毕维尹

给校长最大的治校空间——对话《界面新闻》刘素楠

即知即行,生命的存在不以生命的终结为终止——对话《儒风大家》曾繁田

企业家的终极责任是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对话《社会创新家》浮琪琪

附录一 致敬坚韧的力量贺斌 

附录二 格物致知有其人——序《陈越光NGO讲演集》 徐永光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