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禁的玫瑰:阿赫玛托娃诗选 安娜·阿赫玛托娃 著
只要俄语存在, 阿赫玛托娃的诗就不会泯灭。
¥
51
7.1折
¥
7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安娜·阿赫玛托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40857
出版时间2024-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定价72元
上书时间2024-09-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安娜·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阿克梅派”的成员之一,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俄罗斯的萨福”。其诗歌对同时代及以后的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俄罗斯民众中甚至有“三代人在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恋爱”的说法。俄罗斯文学特有的高雅、贵族化的气质,在阿赫玛托娃的优秀诗作中一以贯之——其诗修辞和谐、形象生动鲜明、布局严谨、细节精微、场面简短、情节凝练,同时融入了小说、戏剧的手法,于内心独白、对话、情节行进中蕴含着对抒情主人公隐秘的内心活动的细微描写,兼具流畅的散文式语言,和谐的韵律与节奏等等。对爱情心理深刻传神的描写以及巨大的精神容量,使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在动荡的社会变革和不公的评价中仍旧站稳了脚,显出历久弥坚的艺术魅力。
内容简介:
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中, 安娜·阿赫玛托娃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她在苦难的一生中, 张扬人的尊严、精神独立和个性自由。她的诗, 是人性的哀歌, 也是“伟大的俄罗斯的象征”, 正如洛津斯基所言:“只要俄语存在, 阿赫玛托娃的诗就不会泯灭”。汉译文学名著《幽禁的玫瑰:阿赫玛托娃诗选》甄选收录了俄罗斯著名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从1904年到1965年创作的诗歌。女诗人在自己跌宕坎坷的一生中,始终坚持诗歌创作。她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情感充沛、富有情节性和戏剧性,蕴含着对个人、国家、民族的思考。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成就最高并独具魅力。她以女性的身份赋予了爱情“女性发言权”,除了爱情诗中抒情主人公角色的转换,还有对女性心理广泛而丰富的描写。在阿赫玛托娃的诗中,有对爱情的憧憬期盼,有处于爱情中的甜美心境,有爱情神秘的萌动,有热恋的兴奋、热烈,有对爱情的牵挂不舍,还有对婚姻生活的失落、迷惘,甚至对爱情深切的绝望——焦灼、决绝,充满了断裂和刺痛。阿赫玛托娃以女性身份“教会了女人说话”,表达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独立思考,展示了女性内心种种隐秘、细微的感受,以及处于爱情中的或激烈动荡或婉转纤细的心理活动,用纤毫入微的笔触写尽了女性情感世界的千姿百态。
作译者简介: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 ,俄罗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诗人,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之称。1906年开始发表作品。1911年,跟随丈夫古米廖夫发起创建“阿克梅派”,并参与“诗人车间”的文学活动。出版的主要诗集有《黄昏》(1912年)、《念珠》(1914年)、《白色的鸟群》(1917年)、《车前草》(1921年)、《耶稣纪元,1921》(1922年)、《六部诗集诗选》(1940年)、《诗选》(1943年)、《诗篇》(1958年)、《时光飞逝》(1965年),叙事长诗有《安魂曲》(1934-1940)、《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1940-1962)等。1964年获得意大利“埃特纳—陶尔明诺”国际文学大奖。1965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3月5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遗体安葬于圣彼得堡郊外的科马罗沃公墓。
晴朗李寒,原名李树冬,诗人、俄语译者,中国作协会员。多年从事翻译和编辑工作。作为诗人,曾获第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二届闻一多诗歌奖、首届中国赤子诗人奖、首届“中国青年诗人奖”。作为译者,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35届翻译家班,获第五届后天翻译奖等。著有诗集《空寂·欢爱》《秘密的手艺》《敌意之诗》,译有《孤独的馈赠》《阿赫玛托娃诗全集》《普拉多》等。
简目:
致A.M.费多罗夫
哦,不要说!这些激动热情的话语
我会爱
他手上戴着许多闪光的戒指
月光沿着地板流淌
我向窗前的月光祈祷
我们诅咒着对方
我的深夜――都是关于你的呓语
不知是我陪你留了下来
蓝葡萄的甜蜜气息
蓝色的黄昏。晚风已温和地平息中
致И.A.戈连柯
灰眼睛的国王
我的房间中生活着
深色的面纱下我抱紧臂膀
黄昏的房间
阳光的记忆在心中减弱
你好像用麦秆儿,吮吸着我的灵魂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