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明简史 卫礼贤 著

卫礼贤:“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25年的光阴。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她的人民。”卫礼贤翻译《论语》《道德经》《庄子》《大学》《礼记》等典籍,成功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德国思想界主流!

84 7.3折 115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卫礼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7324

出版时间2024-05

版次1

装帧精装

定价115元

上书时间2024-05-23

左右视界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卫礼贤:“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25年的光阴。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她的人民。”卫礼贤翻译《论语》《道德经》《庄子》《大学》《礼记》等典籍,成功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德国思想界主流! 

相关推荐:

卫礼贤有一种天赋,能够不偏不倚地倾听国外思想的启示,并实现了移情的奇迹,他将中国的知识宝藏带到欧洲……他承认了中国人思想的逻辑性和清晰性,这种逻辑性和清晰性让他不知所措,也让他深深折服。

——C.G.荣格(著名瑞士心理学家)

编辑推荐:

西方人眼中伟大的中国文明!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国文明史!

卫礼贤被誉为20世纪享誉全球的汉学家

“中国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发现中国内在世界的马可·波罗”

卫礼贤翻译《论语》《道德经》《庄子》《大学》等典籍,

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德国思想界主流,

影响了黑塞、荣格等名家!

季羡林高度称赞其为“东学西渐”中的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

一、采用全新视角,集浩瀚的中华文明于这部“简史”

卫礼贤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叙事方式,不仅简要概述某段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还着眼于阐释推动各个历史时期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为中国文明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

让中国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西方人看待中国文化历史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西方人的阐述,深度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哲学、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二、内容包罗万象,跨越千年

本书从建筑、家居、碑刻、铜器、玉器、瓷器、字画等多个角度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华文明的历史,描绘了一个百年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本书的时间线上自三皇五帝生活的上古时代,下至卫礼贤先生来华的清末时期,对中国历史记载中的各类史籍以及文物古迹皆做了全面的介绍。

三、语言质朴,立场客观

作为一名西方的汉学家,卫礼贤对于中国历史的叙述,整体上基于一种中立客观的视角。他并不会美化某段历史,也不会刻意避开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他朴实无华的语言,能激起人们心中对于中华文化的向往以及对古老历史的敬畏之情。

四、内含五十幅珍贵插图,更显其对中华文化的敬畏

从这些珍贵图片中,我们能寻找到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的形象。

五、制作精美,值得收藏

- 精装圆脊16开本,内外双封面设计,美观大方。

- 护封采用烫金、烫白、珠光工艺,内封采用烫金工艺,低调奢华有内涵。

- 纸张优质,触感平滑,翻阅流畅。护封采用200克尼采纸,内封采用120克深色年轮纸,正文采用80克胶版纸,彩色插页采用100克纯质纸,120克纤色色纸裱糊,采用进口2mm荷兰板。

内容简介:

卫礼贤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纪年法论述中国文明史,着眼于重点阐释各个历史时期推动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为中国文明史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视角。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建筑、家居、碑刻、铜器、玉器、瓷器、字画等中国文化元素。让中国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西方人看待中国文化历史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西方人的阐述,深度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哲学、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1873-1930),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汉学家。他1899 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青岛,很快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中国居住长达25年。1900年,卫礼贤在青岛创办了“德华神学校”,1901年定名为“礼贤书院”,也就是今天的青岛九中,这所学校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早期中学之一,开风气之先。作为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中学,礼贤书院开创了岛城新式教育先河。卫礼贤杰出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典籍的德文翻译,他翻译了《论语》《孟子》《大学》《礼记》《易经》《吕氏春秋》《道德经》《列子》《庄子》等典籍,使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进入了德国思想界主流,影响到黑塞、荣格等人。他的学术性研究,创造了同时代汉学学者难以企及的成就。

目录:

前 言

英译序1

英译序2

引 言 史料来源

    一、中国古代史籍

    二、直接史料

第一章 上古时代

第二章 封建时期

第三章 春秋战国

第四章 百家争鸣

中世纪的中国

第五章 帝国一统(秦)

第六章 天下强汉(前206—公元220年)

    一、汉朝的政治制度

    二、汉朝的文明发展

    三、汉朝的领土扩张

    四、内部腐朽与改革尝试

    五、东汉时期(25—220年)

    六、汉末宗教交流

第七章 至暗时期(220—588年)

    一、汉朝的灭亡——三国鼎立

    二、宗教思想的发展

    三、士族政治

第八章 盛世华章(隋589—618年、唐618—907年)

    一、一般条件

    二、科举制与文艺复兴

    三、外国宗教在中国的发展

    四、衰落与结束

近代中国

第九章 反躬自省(宋960—1279年)

    一、国家重组以及与周边部落的外交关系

    二、王安石变法

    三、宋朝的艺术与文化

第十章 风起云涌(元1280—1368年、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

后 记

试读:

中译序

百年之前的“马可·波罗”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

若论19世纪之后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贡献最大的汉学家,卫礼贤当属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几位之一。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899年,卫礼贤作为传教士来到刚刚成为德国租借地的青岛传教,旋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00年他创办“德华神学校”(1901年定名为“礼贤书院”,今青岛九中),开始踏入探究中国文化的门径。在书院同事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汉语,并研读中国古代典籍。在他的研究初期,卫礼贤致力于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风土人情介绍到西方。在之后的研究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翻译儒家典籍,并对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翻译的《论语》《孟子》《大学》等儒家经籍,皆在欧洲引起轰动。这些译本帮助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进入了德国思想界,影响了黑塞、荣格等文学家和思想家。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评价卫礼贤是“中国在西方的精神使者”。可以说,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学西播”“东学西渐”的一位功臣,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汉学家。 

《中国文明简史》一书,以质朴的语言,从考古、建筑、文物等多个角度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华文明的历史,描绘了一个百年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作者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叙事方式,不仅简要概述某段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还着眼于阐释推动各个历史时期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为中国文明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本书的时间线上自三皇五帝生活的上古时代,下至卫礼贤先生来华的清末时期。在史料来源部分,卫礼贤先生按照时间顺序,对于中国历史记载中的各类史籍以及文物古迹皆做了全面的介绍。在译者的翻译过程中,也发现先生在正文部分的记述中大量引用了《论语》《尚书》《易经》和《史记》等古代典籍以及众多历史典故。甚至较为生僻的《竹书纪年》等书,先生也有所涉猎,并在书中做了简要介绍。以上种种,皆可看出卫礼贤先生汉学功底之深。

作为一名西方的汉学家,卫礼贤对于中国历史的叙述,整体上基于一种中立客观的视角。他并不会美化某段历史,也不会刻意避开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他语言的朴实无华,同样能激起人们心中对于中华文化的向往以及对古老历史的敬畏之情。或许正因如此,卫礼贤先生的著作才会被中西方的汉学家奉为圭臬。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总是能从其作品中寻找到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的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原作的一些基本史实与现在学界普遍认可的有一定出入,例如个别朝代的时间纪年等。译本尊重原作,力求原貌呈现卫礼贤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