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张居正通俗讲读本 (图文彩绘版 ) 精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解《大学·中庸》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由于万历皇帝即位时,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本书以当时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大学·中庸》的上佳入门读本。
¥
52
5.9折
¥
8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居正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78591
出版时间2024-12
印刷时间2024-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88元
货号9787559678591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1.张居正给万历皇帝的《大学·中庸》课堂实录 2.权威底本校订 3.白话讲解,通俗易懂 4.图文并茂,多维度感受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解《大学·中庸》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由于万历皇帝即位时,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本书以当时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大学·中庸》的上佳入门读本。
作者简介
张居正(1525-1582),明朝政治家、改革家,曾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幼年的万历皇帝之师。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一条鞭法”等,使得明朝万历年间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目 录
进讲章疏 002
经一章 008
传一章 013
传二章 015
传三章 017
传四章 021
传五章 022
传六章 024
传七章 027
传八章 029
传九章 031
传十章 036
特别收录 元·赵孟頫手书《大学》 051-089
第一章 092
第二章 096
第三章 097
第四章 098
第五章 099
第六章 100
第七章 102
第八章 103
第九章 104
第十章 104
第十一章 107
第十二章 109
第十三章 111
第十四章 114
第十五章 117
第十六章 119
第十七章 121
第十八章 124
第十九章 127
第二十章 131
第二十一章 145
第二十二章 146
第二十三章 147
第二十四章 149
第二十五章 150
第二十六章 152
第二十七章 157
第二十八章 160
第二十九章 163
第三十章 167
第三十一章 169
第三十二章 172
第三十三章 174
特别收录 明·姜立刚手书《中庸》 185-216
前 言
凡例
一、《明史》记载:“凡亲王出阁读书,内阁官提调检讨等官讲读,拟定 经书起止,所习仿字,每日送看。”明隆庆六年(1572),皇太子朱翊钧即位, 年仅十岁,也是出阁读书的年龄,身为太傅的大学士张居正与翰林院讲官开 始为朱翊钧讲解《四书》《五经》等。明代皇子读书有两种形式:一是日讲, 二是经筵。张居正和翰林院为了小皇帝能听明白所讲,采用了当时明代的白 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结合了历代典故和政治伦理,并撰写成讲章放 在皇帝前面的御案之上,以便皇帝省览,如此便成了这一系列直解读本。
二、本书以明天启元年《重刻辩真内府原版张阁老四书直解》为底本, 逐一点校,更正市场上流传版本错讹,并且为了让读者阅读无障碍,在原文 的基础上,对生僻难解的字词详加注释,与原文相得益彰。
三、本书所采用的《帝王道统万年图》,为明代画家仇英所绘二十位中国 历代明君的画像和事迹,有些画与所展示的历史时期场景及人物着装、发饰 等细节存在一些出入,但因其但它们能传神地反映历史人物,并且本身也是 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并未作大的修改,基本保留了原貌。
四、本书的篇章标题书法字均出自《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非字库字体。 《大学》篇末附录的是元代书画家赵孟所书写的《大学》全文书法,《中庸》 篇末则是明代书法家姜立纲书写的《中庸》全文书法,既可鉴赏,也可诵读。 书中对疑难字作了补充注释,有助于读者排除阅读障碍;生僻字的注音主要依 据《汉语大字典》(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袖珍本第二版),个 别字注音和繁简字使用与通行本有分歧者,以《汉语大字典》为准。
五、本书有阙漏、讹误者,尚祈方家惠予指正,并俟来日补苴罅漏。
推荐序
孔子兴学以养成士君子,士君子有治国平天下之志,经数百年尝试,汉 武帝立五经博士,兴办学校,建立察举制,士君子进入政府的渠道得以制度 化,形成“士大夫群体”,形成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张居正正 是士大夫,活动于如许政治格局中,且为两千年最为成功者。
张居正生而颖敏绝伦,读书如有神助,十五岁为诸生,二十二岁高中进士。
张居正少年得志,仕途顺利,入仕之后仅历二十年即入内阁为次辅,相 当于今日副总理,年仅四十二岁。
因为学问卓越,张居正两为帝王之师:先于嘉靖时在裕王府中为侍读, 裕王继位为隆庆帝,又受命为太子少傅、太师;隆庆帝崩,万历帝年幼,张 居正仍担负教导之职,养其为天子。
张居正连续执掌两朝之大政,先于隆庆帝时为次辅;万历初年,更以帝 师身份担任首辅,独揽大权,乃有机会全面实施自己的治国纲领:行“一条 鞭法”,整顿财税;整饬武备,任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等,安定边塞;严考 绩之法,整肃吏治。已经衰败的大明政治,于此竟然焕发出一些活力。而张 居正改革之全面与力度之大,于宋、元、明、清四代中,唯王安石可比拟之。
所谓士大夫者,“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故张居正毕生为政,而不 妨其勤学,惟其宗旨,则在治世,故其所谓者士大夫之学也,而非学士书斋 之学,其大略可见于《张太岳文集》,其中对于政治之见识,远非一般书斋学 者、亦非一般官僚所可比拟。
又,张居正教养天子,发展了帝王养成之学,此即本系列所收之诸经 “直解”。自孔子删述六经,尤其是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来,历代为经书作传、注、疏者,层出不穷。然其书多出于学士,旨在养成平民子弟为士君子;张 居正之“直解”则不然,系为教养天子而作,故以养成天子之德为宗旨。读 其书,可见古帝王之学之风采。
今日已无皇帝矣,然德行本无分乎身份之尊卑,以庶人之身而可以成就 天子之德,亦是今人之幸。
本书诸经直解,语虽寥寥,而其用心之勤苦已然深蕴于其中。张居正独 特的诠释方式,非搜求于各家注疏、牙签满屋,而悟之于山川云物、鸢飞鱼 跃于当下生命,而遇之于道阻水长。足见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独立人格 的文字见证。
又,张居正接中国之文脉,正与其自身及其时代风格精神相接。因此, 本书诸经解读,所呈现出来的基本面貌,无论其思想意趣、解释路向,极富 历史气象。然因时代不同,阅读习惯有异,今人读来,或颇见扦格。为使之 合于今人阅读,以领会其思想,在语言形式上予以“现代转换”,并配之以情 景相合之图,实为必要之方便门。
随着本诸经直解的出版,则张居正将为更多人所熟知,其独特的经典解 读,加之今人别具创意之配图,将在现代语境之下为读者带来新的生命启迪, 而为今日涵养士君子之功,是则可跂而望者也。
蒲城姚中秋 庚子初秋媒体评论
讲章以精切明晰为尚,毋取繁衍。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义俱精实,无泛设之词,可为法也。
——康熙皇帝
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于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于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定倾,克成本原者,余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
——熊十力
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诸葛亮的处境比他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纶于全中国。王安石富于理想,而拙于实行,有本事获得宋神宗的信任,而没有才干综核僚佐与地方官的名实。
——黎东方
本书诸经直解,语虽寥寥,而其用心之勤苦已然深蕴于其中。张居正独特的诠释方式,非搜求于各家注疏、牙签满屋,而悟之于山川云物、鸢飞鱼跃于当下生命,而遇之于道阻水长。足见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独立人格。
——姚中秋
在线试读
经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 这一章是孔子的经文,这一节是经文中的纲领。孔子说大人为学的道理 有三件:一件“在明明德”。上“明”字,是用工夫去明他;明德,是人心 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的本体。但有生以后,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 则有时而昏,故必加学问之功,以充开气禀之拘,克去物欲之蔽,使心之本 体依旧光明。譬如镜子昏了,磨得重明一般,这才是有本之学,所以“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一件“在亲民”。“亲”字,当作“新”字,是鼓舞作兴 的意思;民,是天下的人,天下之人也都有这明德,但被习俗染坏了,我既 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鼓舞作兴,使之革去旧染之污,亦有以明其明 德。譬如衣服垢了,洗得重新一般,这才是有用之学。所以“大学之道…… 在新民”。一件“在止于至善”。止,是住到个处所不迁动的意思;至善,是 事理当然之极。大人明己德、新民德,不可苟且便了,务使己德无一毫之不 明,民德无一人之不新,到那极好的去处,方才住了。譬如赴家的一般,必 要走到家里才住,这才是学之成处,所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这 三件在《大学》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乃学者之要务,而有天下之责者, 尤所当究心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
解 这一节是承上文说明德、新民所以得止至善之由。止,就是“止于至善” 的“止”字。定,是志有定向。人若能先晓得那所当止的去处,其志便有定 向,无所疑惑,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静,是心不乱动。所向既定,心 里便自有个主张,不乱动了,所以说“定而后能静”。安,是安稳的意思。 心里既不乱动,自然随处皆安,凡物都动摇他不得,所以说“静而后能安”。 虑,是处事精详。心里既是安闲,则遇事之来,便能仔细思量,不忙不错, 所以说“安而后能虑”。得,是得其所止。既能处事精详,则事事自然停当。 凡明德、新民,都得了所当止的至善,所以说“虑而后能得”。夫由“知止” 而后至于“能得”,可见欲止至善者,必当先知所止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解 这一节是结上面两节的意思。物,指明德新民而言。本,是根本。末, 是末梢。明德了才可新民,便是明德为本,新民为末,恰似树有根梢一般。 事,指知止能得而言。终,是临了。始,是起头。知止了,方才能得,便是 知止为始,能得为终,如凡事都有个头尾一般。这本与始是第一要紧的,该 先做;末与终,是第二节功夫,该后面做。人能晓得这先后的次序,顺着做 去,则路分不差,自然可以明德、新民,可以知止能得,而于大学之道,为 不远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解 这一节是《大学》的条目功夫,其序如此。诚,是实。致,是推极。 知,是识。格,是至。物,是事物。孔子说,明德、新民,固大人分内之 事,而工夫条目,则有所当先。在昔古之人君,任治教之责,要使天下之人 都有以明其明德者,必先施教化。治了一国的人,然后由近以及远,盖天下 之本在国,故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也。然要治一国的人,又必先整 齐其家人,以为一国之观法,盖国之本在家,故“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也。然要齐一家的人,又必先修治已身,以为一家之观法,盖家之本在身, 故“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身不易修,而心乃身之主宰,若要修身, 又必先持守得心里端正,无一些偏邪,然后身之所行,能当于理,所以说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不易正,而意乃心之发动,若要心正,又必 先实其意念之所发不少涉于欺妄,然后心之本体能得其正,所以说“欲正其 心者,先诚其意”。至于心之明觉谓之知,若要诚实其意,又必先推极吾心 之知见得道理无不明白,然后意之所发,或真或妄,不至错杂,所以说“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理之散见寓于物,若要推极其知,在于穷究事物之 理,直到那至极的去处,然后所知无有不尽,所以说“致知在格物”。这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明明德”的条目;齐家、治国、明明德 于天下,是“新民”的条目。人能知所先后而循序为功,则己德明、民德 新,而止至善在其中矣。大学之道,岂有外于此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