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正版实拍,无笔记,品如图,塑封保存

8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旻君、刘仁云 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H-8-26

上书时间2024-01-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旻君、刘仁云 著
  •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8474564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2页
  • 丛书 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为适应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日益普及,及对教育领域测量与评价手段韵影响,《21世纪高等院校创新精品规划教材·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改变以往教育测量与评价教科书单纯地讲解测量原理与方法的缺陷,将各种评价信息搜集、整理后,在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时与相应的计算机统计软件结合起来介绍,然后用具体案例的分析示范和统计软件的使用说明,成为一体化的内容。
在介绍社会学研究领域广为流行的SPSS软件(含Amos)应用的基础上,介绍S-P表综合评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能性测评与网络化评价,以及计算机自动评分等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具体应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1.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
1.1.1教育测验的兴起
1.1.2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
1.1.3“八年研究”与教育评价的诞生
1.2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1.2.1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的定义
1.2.2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的分类
1.3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
1.3.1从经典测验(CTT)到项目反应理论(IRT)
1.3.2从常模参照测验到标准参照测验
1.3.3从学业成就到能力素质测验
1.3.4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1.4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兴起
1.4.1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内涵
1.4.2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
1.4.3将评价融入学习环境的设计
习题
第2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2.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2.1.1教育测量及其数据类型
2.1.2教育评价及其标准
2.1.3教育评价的类型
2.1.4我国两种基本的教育评价制度
2.2教育评价对象的抽样技术
2.2.1抽样的方法
2.2.2样本数量的确定
2.3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3.1指标体系的设计
2.3.2指标体系权集的确定
2.3.3聚类分析及其SPSS操作
2.4教育评价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2.4.1教育评价资料搜集的方法
2.4.2教育评价资料分析的方法
习题二
第3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分析
3.1信度
3.1.1同质性信度
3.1.2分半信度
3.1.3再测信度
3.1.4评分者的信度
3.2效度
3.2.1内容效度
3.2.2结构效度
3.2.3因素分析的SPSS操作
3.2.4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应用例举
3.2.5效标关联效度
3.2.6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3难度
3.3.1难度系数的计算办法
3.3.2难度的转换
3.3.3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3.4区分度
3.4.1区分度的意义
3.4.2区分度的计算
3.4.3区分度对测验的影响
习题三
第4章测验分数等值及其常模量表的建立
4.1测验分数等值及其常模
4.1.1测验等值的含义
4.1.2测验分数等值的方法
4.1.3常模
4.2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
4.2.1百分等级常模的意义
4.2.2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方法
4.3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
4.3.1标准分数的定义
4.3.2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
习题四
第5章测验分数的描述统计
5.1频数分布
5.1.1数据的基本类型
5.1.2频数分布表
5.1.3频数分析的SPSS例解
5.1.4频数分布图的SPSS操作
5.1.5运用SPSS对多选题的描述统计
5.2样本的数字特征
5.2.1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5.2.2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5.2.3数据分布的形态
5.2.4计算样本数字特征的SPSS例解
习题五
第6章教育评价信息的推断性统计
6.1统计量的分布
6.1.1总体的描述
6.1.2样本均值的分布
6.1.3样本方差的分布
6.1.4t统计量
6.1.5F统计量
6.2参数估计
6.2.1参数点估计
6.2.2参数区间估计
6.3参数假设检验
6.3.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6.3.2假设检验的几个基本概念
6.3.3单总体的Z检验和t检验
6.3.4两总体的t检验
6.4非参数检验
6.4.1X2检验
6.4.2单一样本K-S检验
6.4.3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6.4.4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习题六
第7章教育评价信息的方差分析
7.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7.1.1方差分析概述
7.1.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7.1.3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
7.1.4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7.1.5协方差分析
7.2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
7.2.1SPSS方差分析过程简介
7.2.2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7.2.3两因素方差分析
7.2.4相互关联的多因变量方差分析
7.2.5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7.3方差秩分析
7.3.1独立样本的方差秩分析
7.3.2相关样本的方差秩分析
习题七
第8章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
8.1标准参照测验及其分数解释
8.1.1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
8.1.2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联系和区别
8.1.3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8.2标准参照测验分界分数线确立的方法
8.2.1判断法
8.2.2判断经验法
8.2.3经验判断法
8.3标准测验的有效性分析
8.3.1测题质量评定
8.3.2测验信度的估计
8.3.3测验效度的分析
8.4计算机程序化S-P表综合评价
8.4.1S-P表的基本概念
8.4.2S-P表的特点
8.4.3S-P表的生成过程
8.4.4S-P表的应用分析
习题八
第9章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
9.1项目反应理论概述
9.1.1项目反应理论的产生
9.1.2项目反应理论的含义
9.1.3项目反应理论的发展
9.1.4项目反应理论基础模型例举
9.2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
9.2.1项目参数已知的能力参数估计
9.2.2联合极大似然估计
9.3项目和测验的信息函数
9.3.1项目信息函数
9.3.2测验信息函数
9.3.3项目反应理论参数计算软件IRTP简介
9.4项目反应理论的应用
9.4.1题库建设
9.4.2题目参数等值
9.4.3标准参照性测验的编制
习题九
第10章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例举
10.1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10.1.1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意义
10.1.2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10.1.3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与施测程序
10.1.4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编制步骤及策略
10.1.5基于MET-CATS系统的自适应测试
10.2技能性测评与网络化评价
10.2.1IT技能性测评
10.2.2网络化评价
10.2.3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简介
10.3计算机化阅卷
10.3.1电子阅卷
10.3.2网上评卷
10.3.3计算机自动评分
习题十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